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当心孩子的“怕”成为心理疾患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正常儿童中,9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

孩子的“怕”有三种类型:

自然恐惧 如怕打雷、怕鞭炮声;怕影子、怕黑;怕动物。

社会恐惧 如怕上学、怕考试、怕被批评;怕独自在家、怕独自睡觉;怕坏人、怕走丢、怕警察。

社交恐惧 如怕说话、怕陌生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怕”及其对策:

0~1岁 对具体的刺激产生恐惧,比如噪声。这个时期婴儿听觉较为敏感。

对策: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避免强化噪音。

1~2岁 与抚育者分离产生恐惧,孩子对带养人的依赖性非常强,应尝试逐步分离。

对策:保证在许诺的时间回来,以减轻孩子的不安全感。

2~6岁 对想象出来的东西或未知情况下的预想产生恐惧,比如强盗、黑暗等。4岁时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这个时期孩子有了独立意识,想象力也丰富起来,但又缺乏足够的认知。

对策: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尽量陪伴孩子,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6~12岁 对学校、抢劫、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等产生恐惧,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并由于父母对学习的过分关注而出现对成绩的焦虑。

对策:父母可在行动上缓解孩子的恐惧,认真倾听孩子的害怕,保护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