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破解幼儿嫉妒的密码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与成人相比,幼儿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攻击性和破坏性。如果成人长期听之任之,嫉妒将成为幼儿人格的一部分,严重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3个月时就有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感情,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但是在自我控制、表现形式以及强烈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关研究显示,婴儿3个月时就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16个月开始出现嫉妒表情,18个月开始出现明显而具体的外在表现。从引起幼儿嫉妒的原因来看,幼儿最初的嫉妒主要与母亲有关。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大约从1岁半起,幼儿一旦发现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就会以攻击别的孩子或以哭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引起母亲的注意。

幼儿的嫉妒除了与母亲有关外,也与同伴所拥有的物质有关。2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关注同伴的玩具或其他东西,如果其他小朋友拥有更多更好的玩具、零食或其他东西,他就会去争抢、破坏或做出别的一些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嫉妒开始与同伴间的比较有关。进入幼儿园学习,同伴间的比较增加,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会成为引起幼儿嫉妒的主要因素。此时,因为其他小朋友获得更多关注和赞扬而导致的幼儿嫉妒行为非常显著。

嫉妒是幼儿正常的消极情绪反应

对学前期的幼儿而言,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1岁半的幼儿刚刚具备“客体永久性”的能力,意识到“我”与别人的差别。此时的幼儿,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触,在对物质所有权上表现出独占行为。对妈妈或者爸爸同样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是我的,只能抱我不能抱别人,只能爱我不能爱别人。

两岁之后一直到6岁左右,“自我中心”是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此时的幼儿,还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他们情绪反应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只会根据外界环境中人或物对他们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应对。因此,面对与他们形成竞争关系的弟弟妹妹或者同伴,他们希望能够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能够拥有自己向往的玩具或食物,希望受表扬、被肯定的那个人一直是自己。他们不能也不会分析自己的这些希望是否客观合理,更不会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所以,对幼儿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自然情感。

幼儿嫉妒心理需要积极正确引导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伴随着嫉妒心理而出现的一系列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教育者教育方式不正确引起的。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养方式来面对幼儿的嫉妒行为,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给幼儿带来的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一,要正视幼儿的情感,给幼儿足够的爱,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嫉妒是一种消极情感,它一般发生在感到受冷落、不公平的情况下。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让孩子知道,他是你最爱的孩子。

第二,要倾听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如果幼儿因为别的小朋友拥有一个新玩具而自己没有从而对同伴产生嫉妒心理时,成人要做的不是责怪他,而是温柔地把他抱在怀里,微笑着请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以此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消极情感的伤害。

第三,要挖掘幼儿的特长和优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嫉妒心强的幼儿往往是由于自身在某方面与别人相比存在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成人要避免幼儿间的横向比较,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纵向发展上,要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成人要善于挖掘幼儿的特长和优点,强化他的自信心。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