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两岁宝宝爱“自虐”怎么办

都说现在的小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好像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候还老是对着和你干

两岁宝宝爱“自虐”怎么办

1、对孩子要有包容的态度,允许孩子犯错。

不要因为犯错而打骂孩子,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出现“我是不好的”的心理。梁建恒说,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并且在说话时也要注意,避免将错误与孩子的本质联系起来,譬如不要对孩子说“你没用”、“你没出息”之类的话。

2、要善于关爱孩子,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需求和要求是不一样的。父母应该满足的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要求。譬如孩子不断让爸爸妈妈买玩具,却从来不玩,“买玩具”是他的要求,不一定是需求。

买玩具的要求背后可能是因为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不断要求父母买玩具却从来不玩,实际上是源于父母的关爱、陪伴不够,便要求买玩具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正因为有这个需求的缺失,即父母的关爱不够,才会衍生出买玩具的要求,这都需要做父母的你去细心的观察、感受……当需求得到了满足,可能孩子的要求也会慢慢地变得合理。

3、“不理会”的冷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

不理会,宝宝只会因此感受更多的冷漠和被忽视,觉得自己没价值、不值得被爱,还可能会为以后的抑郁症打下基础。所以,3岁前的孩子一定要尽量的去关心他、满足他。当然,这种满足并不代表事事顺从,它也得讲究方法。譬如,宝宝一旦哭闹,有些父母为了不让他哭,就会想方设法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孩子哭是说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你应该做的是去陪伴他,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并去满足他,而不是盲目的哄,或是干脆不理会。

4、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又能否能读懂孩子的真正需要。一般来说,心理缺失较多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自我攻击的现象。如果这种行为一旦重复多次,就可能会形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自虐倾向,需要父母引起重视。

孩子为什么会有自虐行为

朋友带她三岁的儿子(和我同学的儿子年龄差不多)来我家,正好同事带着孩子也在我家,我们就说要带着孩子们去公园玩,刚到楼下小家伙们要吃雪糕。

我说:“刚在家里喝了酸奶,等一会儿到公园再买雪糕吃。”皮皮和另一小朋友答应了。朋友的儿子听我这么一说也没吱声,突然举起手来“啪啪”的打自己的头。这举动把我和同事一下子吓傻了,不了解情况的我俩还以为这孩子是得了什么毛病了,忙问“怎么了,孩子是不是哪不舒服?”。孩子的妈妈说:“不用担心,是因为不给买雪糕他才这样的。”我赶紧给孩子解释:“阿姨肯定会给你买雪糕吃的,你看这附近也没有卖雪糕的,咱们到前面公园旁边的超市再买好吗?”那孩子还是一下接一下打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家附近确实没有卖雪糕的,朋友只好带着他快步走到下一个路口买了雪糕。拿到雪糕之后孩子立马就停止了打头。朋友说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会这样,有时候还会自己咬自己,怎么说怎么劝都不会住手。

朋友的儿子是由奶奶带着的,我当时只是觉得这孩子可能是被宠坏了,并没往深处去想。如今碰上同学家的浩浩又有这样的行为,让我想到孩子这样做应该算做是一种“自虐”行为吧?

可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自虐倾向呢?什么情况才会导致孩子自虐呢?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

孩子的自虐行为是一种长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压抑和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负性情绪的发泄。

朋友的孩子属于留守儿童,长期由孩子奶奶带着,朋友和婆婆处的关系也不好,她说婆婆守寡二十几年性格很是古怪,对孩子也是非打即骂,但为了挣钱把孩子留给她虽不放心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同学的儿子浩浩一岁半前由她和保姆带,之后随姥姥在老家生活半年多,两岁多后同学回到娘家的城市开了一家小店,因忙于生意把儿子送到了幼儿园。同学本就是爆脾气,创业初始生意难做家中事情也多,诸多压力下脾气更是一天比一天坏。对孩子自然没了耐心,大多时候儿子都成了她的出气筒。

鉴于这些原因,看来这两个孩子应该都是长期的心理压抑才出现的自虐行为。他们通过自虐发泄自己的不满,引起父母的注意,达到自己的要求。

孩子自虐的行为,父母一定不能小视,否则,孩子自残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自残的方式越来越严重,伤害孩子身体的同时,孩子内心的痛苦也会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父母首先应该多关心、关注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伤害自己的倾向,尽早予以引导,以帮助孩子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孩子有自虐倾向怎么办

1、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有自虐倾向的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法一般都有问题,不是严加管教就是过分溺爱。其实对待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过度。动不动就对孩子拳脚相向或者打骂的父母和那些棍棒出孝子的父母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由于没有办法向外宣泄内心的愤懑就转而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得到父母的重视与关爱,而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对孩子的心里理状态也疏于管理,所以也容易出现孩子的自残行为。

我们应该做到不过分,不过度,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保持一颗理智的心态。

2、增加与孩子的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到孩子内心的成长,而责骂和溺爱只能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加大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如果我们对孩子了解不够。我们就很难体验到孩子的压抑与不快,就不会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很容易使用一些不当的词语去刺激到孩子。

我们的一些言行就成了孩子的压力源。因此,父母们要尽量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当孩子行为不当,或者是表现出消极情绪时,试图去接近孩子,并告诉孩子自己对他的爱和期望。

3、让孩子多参加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做有益的游戏,让孩子在活动中转移注意力。另外,父母有必要注意与孩子接触较多的伙伴,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些不良的习惯,同伴不良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孩子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模仿来的。当然对孩子观看的惊险武打电视或电影也应适当地限制。

4、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父母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注意培养自己心胸宽阔、待人宽容、处事理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带回家里,更不能把孩子当作出气筒。父母应力争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