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本应该是玩耍的年纪,却被各种补习班淹没,甚至有些孩子因此小小年纪得了病,因此社会呼吁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那么家长和社会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呢,一起来看看。

8岁的男孩因学习压力过重患上心理障碍,6岁的女孩也因缺少时间玩耍竟羡慕奶奶没文化,不用学习。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却因为各种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使现在孩子们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儿童心理疾病也随之增多,这种现象令许多家长和专家感到非常忧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在玩泥巴中度过童年,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在游戏加学习中度过童年,而如今的孩子却在沉重的负担中去经历自己的童年。”这是一位心理专家在一个心理专题讲座中对近几代人的童年做出的一个简单总结,虽然这样的总结可能不很准确,但却大体上反映出了过去和现在孩子童年时代的巨大差别。从这个总结中不难看出来,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孩子们的童年也越来越缺少乐趣和快乐,越来越缺少自我了。

8岁男童患上心理障碍

“孩子病了,才知学习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小学二年级的强强本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他就表现出了强列的求知欲望,喜欢看书,喜欢认字,记忆力也特别强,许多问题只要老师或者父母讲一遍,强强就能记得非常清楚。幼儿园生活结束后,强强如愿进入我市一所重点小学上学。一年级时,由于课程还比较轻,强强学习还是非常起劲,可到了二年级后,除正常的课程之外,学校又给他们增加了奥数等课程,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多,强强的负担和压力也越来越重。每天放学后,强强首先要打开计算机上网,从网上查找老师布置的作业,接着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做作业。做完作业已经是晚上9时多了,强强还是不能休息,他还要遵照父母的要求,练习钢琴,学习绘画。所有这些都进行完后,已经到晚上11时多了,强强这时才能去睡觉。有时作业多,还会睡得更晚。强强常常感到自己睡眠不够,但他是个听话的孩子,还是遵照父母的要求,一心一意学习。

可最近一段时间,强强的父母亲却发现儿子变得有些沉默寡言,而且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两天前,强强又向父母诉说自己胸闷、难受,且有疼痛感,年轻的父母并没有多少医疗知识,他们听人说心肌炎就是这种症状,急忙带强强到医院进行检查。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发现强强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身体并没有什么疾病。医生仔细对强强的母亲进行了询问,了解了强强生活、学习的全面情况后,他作出了诊断,强强的症状是一种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由于学习压力沉重,孩子根本没有玩耍和同父母、同学、老师交流的时间,长时间的沉重压力和缺少应有的交流,导致了强强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心理症状又影响到身体,从而产生了胸闷和身体不适的感觉。同时,医生告诉强强的父母,要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最主要的是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给孩子减压,同时要加强孩子与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流。面对孩子的病情,强强的母亲显得非常痛苦,她伤心地说:“早知道这样,就不让孩子学这么多东西了,现在孩子病了,才知道学得太多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6岁女童羡慕奶奶没文化

特长班之累,累家长更累孩子

6岁的兰兰正上幼儿园大班,她天真可爱,聪明好学,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父母、爷爷奶奶每天都围着她转。为了开发兰兰的智力,让她将来能够有更多的特长,从幼儿园中班开始,除了参加幼儿园里的特长班学习外,父母亲又在外边给兰兰报了绘画、音乐、舞蹈和英语等特长班,每天从幼儿园一出来,兰兰就在父母的带领下,在各种特长班之间不停地奔波,周末和周日也不例外。学习几乎占去了兰兰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她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一周除了周日上午能玩半天外,其他时间都不属于兰兰自己。

刚开始时,兰兰似乎对这些特长班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也很用功。而且通过学习,她的才艺能力也在幼儿园逐渐表现出来,在幼儿园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兰兰常常都名列前茅,而且经常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父母也引以为豪。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上大班时,兰兰似乎对特长班的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她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还经常对父母发脾气。而且父母还发现,没人的时候,小兰兰经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哀声叹气,显得心事重重。有一次,她竟然叹着气对爸爸妈妈说:“我觉得咱家里奶奶最好。”爸爸妈妈急忙问她为什么,兰兰说:“因为奶奶不识字,没有文化,不用去学习。”父母担心兰兰生病,带她到医院检查后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医生说,兰兰可能还是心理问题,最好通过减压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据记者了解,目前,像兰兰这样参加多种学习班学习的幼儿园孩子不在少数。每天在幼儿园放学后,家长们都会碰到数量众多的学习班、特长班的招生广告,而一到下班时间和节假日,各种学习班、特长班的门口都会挤满幼小的孩子和陪读的家长。在一个特长班的门口,记者看到每天停放的车辆达上百辆,晚上下课时,从特长班出来的学生和家长经常会使附近道路上的交通堵死。一位家长摇着头说:“这种环境让你不想学都不成。”

医生:这种状况令人忧虑

心理压力无法释放,久之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最近几年来,前来就诊心理疾病的患儿也逐年上升,这种情况让人感到非常忧虑。儿童医院每年要接诊数十万名小患者,很多是患心理行为疾病的儿童,而且,儿童出现心理疾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从这些孩子的病例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及各种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是造成儿童心理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有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七个小时,这么少的时间对许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不够的,更何况孩子。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这些孩子平时既没有玩耍的时间,而且也没有和家人、同学、老师充分的交流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无法释放,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最后还有可能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像前边所提到的强强患的心理疾病,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除此而外,这种状况也和孩子的性格有一定关系,这类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如果出现问题后,家长不能及时解决,就很容易发展为心理障碍。此外,由于学习时间长,侵占了孩子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这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门诊就诊的这类小患者中,大多数孩子平时几乎都没有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身体状况也比较差。

家长:我们也很无奈

似乎除了这样做,别无其他办法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部分家长,除了少数几位表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外,多数人还是希望在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就要多学一些东西,以便给孩子今后将要面临的激烈竞争打好基础,但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很多的无奈。

一位姓刘的三年级学生家长说,虽然现在学校都说实行素质教育,而且这也能对孩子在拓宽兴趣、开阔思维等方面起到好的作用,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摆在孩子面前的有中考、高考,甚至好一点的小学都要考试才能入学,这些都是按分录取,差一分都进不了门,否则就得家长掏高价去上学,如果不从小抓紧,让孩子多学知识,以后上学怎么行呢?一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说:“我也知道参加这些特长班学习孩子很苦很累,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社会上竞争这么激烈,不让他打牢基础,多学一两项特长,今后怎么立足呀,就是想上个好一点的小学恐怕都不行吧!”习武园的郑先生说:“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才上4节课,两节自习,剩下的大部时间都在玩耍中度过,现在轮到孩子了,却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没有玩耍的时间,也没有了自己的快乐,这对孩子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但社会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又无力改变,也只能这么做了。如果人家的孩子都在参加各种学习,你的孩子不学习,这能行吗?”

一位姓吴的家长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她的孩子在一家幼儿园上中班,幼儿园组织了一个绘画特长班,她没有给孩子报名,而班上大多数孩子都报了名,到了上绘画课的时间,报名的孩子都被领到美术教室去学习,她的孩子却只能和其他几个没有报名的孩子一起在教室里看动画片。她去接孩子时,孩子显得很孤单、很委屈地对她说:“人家都去学绘画,你为什么不给我报名?”没办法,最后她也只好交钱报名,让孩子去上绘画班。从那以后,不管幼儿园办什么班,她都给孩子报名。“咱不能让孩子吃亏吧。”吴女士说。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面对现在社会上残酷的就业竞争,他们只能这样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的态度表示出似乎除了这样做,他们再没有别的办法。

专家: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

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和关注

许多专家则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他们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们。

造成儿童心理疾病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根本原因则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让孩子们不再为分数、不再为考试所累。而家长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这样不分成长阶段一味让孩子多学知识的做法,实际上是无视孩子成长的心理阶段,把对小孩的期待变成了一种“强迫”。所以好多孩子参加特长班学习都是家长的意思,这种教育形式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这也为孩子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埋下了隐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让孩子马不停蹄地陷入学习各种知识的“陷阱”中,不仅起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患上学习疲劳症、厌学症及各种心理疾病,最终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对孩子承担的责任是要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才是孩子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生基础。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他们学一些超过自身接受能力的知识和事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如果身体患了病,家长们可能很快就会去医院就医治疗,可如果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恐怕到医院去就医的就很少了。由于目前心理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认识不足,对心理疾病也不够重视,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关心程度也比较低。关心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家长及学校要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疏导,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位教育专家说,从这些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到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从学习疲劳症、厌学症到儿童心理疾病增多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对中小学生及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教育模式,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怎样保证孩子童年的快乐

一、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在园所环境创设上,为幼儿建造精美的充满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我们在户外为幼儿设计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动物认知角等自然景观,幼儿非常喜欢。他们可以在那里进行多种探索活动,自然风貌的活动场地和器械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心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

丰富有趣的活动器材是幼儿户外自由活动最好的伙伴。随着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教师积极创新,为他们提供了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动器械。教师可以让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自约活动伙伴,身心轻松、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充足、安全、卫生的多元化活动器材不但使幼儿动与静的运动有机结合,大与小的活动相得益彰,还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室内空间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幼儿喜爱的室内环境。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不断更新、充实,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有机融合,保证了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幼儿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被用来装饰环境时,他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幼儿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的天性,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教师要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欣赏幼儿。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作为幼儿的大朋友、大伙伴,教师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解读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也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前提。教师要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幼儿教师要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和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应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他们,让他们认为“我是最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会有一种自豪感,精神上获得了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园外资源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我园在创设良好园内环境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开放式地为幼儿创设活动学习的空间,让幼儿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

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读取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教师要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幼儿踏青、远足、秋游等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主动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虫鱼、风霜雨露,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初步体验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挑战。

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比如,我们请幼儿最爱的爸爸妈妈来园讲他们的一日工作,并让幼儿试着自己“干工作”,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了解了每一种职业的特点。这样的家长助教活动使幼儿了解大人的同时,更能反思自己,并开始不断地接受社会环境,开始探索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

四、发挥家庭的作用,真正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发放家园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学校、家长座谈等形式,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环境育人的认识上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在各自家庭条件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从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教师要指导家长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尊重幼儿游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奉劝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协助幼儿家庭之间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围墙,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使幼儿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7、让孩子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8、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孩子开心快乐成长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需要多点细心、多点耐心,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