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孩子的心理健康怪癖

一个人的性格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分不开。父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心理健康怪癖,当孩子受到一些精神压力的时候,心理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也就是心理怪癖,那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来谈谈孩子的心理健康怪癖。

专家认为,孩子的精神压力一般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对新环境新生活的不适应。

2、学习压力转化为攻击行为。

3、家教过严造成孩子心理紧张。

4、是家庭不和,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亲的温暖。

纠正孩子的心理怪癖,专家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明确造成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减轻、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加强爱心教育。比如:讲述小动物的可爱,动物对人的益处,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来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它们,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同情心。

3、不仅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比如:学习方面的困难、同学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要等等。

4、对少数虐待动物成“癖”的孩子,可以给予批评教育,使他们明确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有些孩子虐待小动物,是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耐,对此父母更应应从严教育。要奖惩分明,在使用惩罚时,要首先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惩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心理怪癖的表现

学习了心理学并不会让人升官发财,它也不会让人在外表上有什么大的改变。它只能帮助人们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和人生,尝试去安排或疏通可能出现的冲突矛盾,给人以无限的心理启发,让人更能"认识自己"。对于那些真正想学心理学的朋友,其实懂得一个道理就足够了:心理学对人的益处,是能够渐渐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让他变得更有力量。不要过多地去考虑什么"心理障碍"或是"心理问题",也不要首先就认定自己有"心理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看书,那样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没病找病"的困境中。把它看淡一些,看成是对自己的又一次充电和熏陶,了解那些知识性的东西,学习一些技巧。最终的工作还是要在自己一个人独处中完成:剖析自己,明白自己,最终接纳自己。

1 、自笑

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2 、焦虑反应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谎言表现。

4、强迫现象

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有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这种想法如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

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

8、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 、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

正常人在紧张时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确认后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起来更有效,怎么不跟孩子发脾气,怎么能让孩子更加优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