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如何培养宝宝健全人格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宝宝人格培育重点有自尊心的培养,宝宝人格培育重点还有自信心的教育,具体的宝宝人格培育重点都有什么呢?

宝宝人格培育

现在由于3C产品及各方资讯过度泛滥,许多父母亲会一步步照着书本、网路资料来养育宝宝,却忽略了“自然地与孩子面对面沟通、玩乐”才是最真实的互动方式,且相较于传统社会的爸妈,现代父母也会受到这些新潮产品的影响,缩短许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宝宝的人格、情绪发展,将可能会出现缺陷。

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

马偕纪念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主治医师臧汝芬表示,在孩子的一生当中,6岁以前是最需要父母陪伴与关怀的阶段,这个阶段可称为「爱的根基发展」,若父母给予足够关爱,便能奠定宝宝的安全感基础;到了小学和国中阶段,孩子会不断尝试把自己和外在事物进行比较、模仿,若父母没有提供正确的言行模范,甚至灌输不正确的价值观或指示,将会长远影响孩子往后的行为表现和情绪表达。

成长至高中、大学阶段时,孩子已渐渐迈向成人的道路,此时情绪发展趋于稳定,个性大致上也塑形完成,可从孩子的行为、判断、思想、情绪来观察出父母亲一直以来给予孩子的价值观,或是反映出父母亲曾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言行举止。、因此,臧汝芬医师强调,“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想要教出品行兼优的宝宝,家长首先一定要先自律。”

别让宝宝制约父母

如果父母亲在忙碌之余,不肯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宝宝,只愿意花几秒钟对他说“我爱你,你今天也表现得好棒”,等到孩子已开始拥有自我感情和判断力时,会被家长若即若离的态度所混淆,某些行为上可能就会出现矛盾,并开始懂得如何制约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

臧汝芬医师举例说明:“有些爸爸在外工作繁忙,认为自己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为经济支柱,加上亚洲地区的男性大多有大男人主义,认为照顾宝宝、呵护孩子的情绪交由母亲执行即可,所以回到家之后,很少陪伴宝宝,也不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因此,有部份的爸爸基于亏欠心态,就会比妈咪更容易答应孩子无理的要求,当孩子无法从妈咪身上得到的东西,就会转而向爸爸要求;另一种可能的情形则是爸爸认为平常自己不太参与管教,一管教起来便特别严格,以致于孩子无法顺利与父亲沟通,变得特别喜欢对母亲撒娇,但正确的情形应该是当宝宝有问题时,他会愿意与父母两方进行沟通,若提出无理要求时,父母也必须保持同一个立场,同时拒绝他,才不会让宝宝轻易制约爸妈,所以父母双方平时都需花时间陪伴孩子。”

父母互动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几十年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父母亲的婚姻关系若不和谐,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将会出现偏差,所以父母之间的互动,在不知不觉中都会对孩子直接造成影响。

臧汝芬医师表示,在宝宝6岁以前,父母亲如果常常在他的面前处理纷争,或是出现不同的管教标准,导致双方对峙,宝宝虽然还不会用言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但心里其实都会感到不舒服,可能会让他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成员,甚至逐渐认同「争吵、暴力是被允许的行为」,这些因素对孩子来说都是阻碍人格正常发展的阻力,所以父母一定要在私底下彼此沟通价值观、调整管教态度,并约定好在「快要出现纷争的时候,一定要离开宝宝的视线」,以免孩子有样学样,导致他们往后使用不正当的方式来宣泄压力。

Q1:宝宝哭的时候,爸妈如何不输给他的眼泪?

面对孩子哭的时候,许多父母会第一时间满足他的欲望,却又害怕一次次下来,会过于纵容宝宝,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能向专家请教“如何不输给孩子眼泪”的方法。

不过,1~2岁宝宝会大哭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希望父母关注或是想睡、肚子饿等生理需求,通常不会为了与父母做对而故意流眼泪,父母亲首先要能同理宝宝的困境,就可以在不过度纵容宝宝的情形下,一一完成他的需求。但无奈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不少父母会拿别人的小孩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例如认为“别的孩子不会因为睡觉前没喝奶就哭,所以我的孩子因睡前没喝奶而大哭,是一个磨娘精”。

臧汝芬医师强调,每个宝宝的天生气质有所差异,有的孩子的确个性较强,父母也必须靠时间和观察力来了解孩子的性格,并费心想出不同对策来解决宝宝的需求,因为有些爸妈只想利用一种应对方式来试图解决宝宝爱哭的原因,却发现宝宝不肯配合,一气之下便采取反向操作,导致孩子的情绪决堤,因此建议爸爸妈妈可以透过专业的亲子教育课程,了解宝宝哭闹的来龙去脉,不要在第一时间就否定他的情绪,甚至认为孩子以哭闹做为要胁,想使父母屈服,通常最后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Q2:宝宝喜欢晚睡,父母应负最大责任?

臧汝芬医师指出,婴幼儿的睡觉时间会比活动时间多很多,到了2岁左右,宝宝就会经由成人的制约,知道白天该活动、晚上该睡觉的规则,所以如果宝宝的睡眠时间日夜颠倒,父母亲的确需负最大责任。

她表示:孩子在睡眠时,有利于刺激体内的生长激素,早睡早起对孩子的成长将产生正面效益,因此藉由父母亲的力量来让他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便显得格外重要。如果父母工作太晚回来,应请其他家人代劳,先陪伴宝宝入睡;若宝宝精力特别旺盛,建议在傍晚时带他到户外走走,消耗多余体力,或是在睡前说故事、帮宝宝按摩、洗热水澡,一旦拥有正常作息,白天才能学习到更多事物,对情绪发展也有好的帮助。

宝宝人格培育重点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