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自我认同: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定位、判断、信念和感受。而怎样提高儿童自我认同也是父母们担心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怎样提高儿童自我认同:

定位: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就不能有很好的发展。父母也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孩子来到人间,是为了升华我们的爱。

判断:很多父母不懂得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懂得判断信念:如果孩子从小就被树立了良好的信念,就会象根一样守住。有时候,我们的信念特别容易改变,因为我们的信念是后来补充的。

感受:例如愉悦、悲伤、痛苦、激动都是不同的感受。我们的教育不允许孩子拥有感受,只允许孩子有想法。而儿童是通过感觉来感受世界,他无法描述所看到的,所听到的。

低自我认同的表现:

1.讨好:忽略内心的感受,把所有的东西奉献给别人,乞求别人的认同a.行为模式:易道歉、恳求的神情、乞怜、一来、过分地好、过分活跃地讨人喜欢b.语言模式: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了你我就一文不值,我不值得,你喜欢什么,没事没事c.误区:成人常常视这些孩子为乖巧的孩子、聪明的孩子2.扭曲:

a.行为模式:指责、咆哮、呵斥、愤怒的神情、恐吓、批判、独裁b.语言模式:我完全没有错,这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干嘛对孩子的建议用语: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一生爱你他是在控制你,你拥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

3.打岔

a.行为模式:活动力过多和活动力不足,看起来不灵敏,不安定,争取他人注意b.语言模式:我完全没有错,这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干嘛c.与高自我认同的比较:

高自我认同:敢于面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解决问题低自我认同:不敢于面对、打岔、回避问题本身高自我认同的表现

1.行为表现:有活力的、有创造力的,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接纳的、有爱心的、平衡的2.语言表现:带有感受的、思维、期待、愿望及不喜好、诚实、开放而分享、聆听他人、尊重自己、他人和情景3.与环境的关系:了解——适应——调整

孩子越小,内在的一致性越高

爱和自由是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先决条件

1.儿童所处的心理环境是平等的,才会有有效的沟通与良好的语言表现;

2.儿童所处的教育环境是自由的,才能够对成人是理性与认知以及放松的状态;

3.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是文化的、高雅的、准确的,才能够给孩子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

4.儿童所处的情绪环境是愉悦的、友善的、具有同情的和真实的儿童只有在“爱和自由”中才能够达到认知和例行的成长状态,没有这两个条件,儿童就会处于情绪与恐惧中。

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自我认同培养三步走

初生的婴儿意识是混沌的,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自我的存在。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呢?

1岁以前——增强社会互动,帮助孩子获得客体存在感

其实,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大人就需要经常与他们逬行互动,真正把他们当作社会人对待,而不是仅仅关注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方面的事情。在婴幼儿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增强与孩子的社会互动:

对孩子微笑和说话

虽然刚出生的婴儿无法读懂大人脸上的表情,更不能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多对孩子微笑,多对孩子说话。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亲子交流,让孩子逐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社会互动,让孩子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其他人的反应。

让孩子照镜子

让4~5个月大的婴儿从镜子里看见自己,并跟大人一起玩社会性的游戏,孩子将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由运动产生的本体性感受信息与镜子中人物的行动相匹配,从而学会区分自我与他人。

让孩子看自己的照片和录像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4~5个月大的婴儿就会把自己的脸作为熟悉的社会剌激。通过观看自己的照片和录像,可以让孩子接触关于自我的某些视觉特征,逐渐建立自我形象,形成关于自己身体和面部特征的清晰影像。同时,经常观看有自己和其他人一起活动的录像,5个月大的婴儿能比较准确地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影像。

跟孩子玩“躲猫猫”游戏

8~9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喜欢跟大人玩“躲猫猫”了。我家二宝小雨9个月左右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跟他一起玩这个游戏。要么是我们躲在他的身后让他找,要么是拿一块大一点的布或毛巾之类的东西遮住他的头。不管哪种玩法,他每一次都会被逗得咯咯大笑,并且乐此不疲。通过这样的社会互动游戏,有助于孩子逐渐获得客体存在感,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

2~3岁——使用描述性语言,帮助孩子形成持久的自我感

对于2~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个阶段,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描述性信息和评价,来帮助孩子扩展他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感。

使用描述性语言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性格认同、种族认同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对孩子提供一些描述性信息,比如“你是一个大男(女)孩”“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是很可爱的宝贝”等等。

使用描述性语言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做出了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举止时,我们就需要通过描述性语言对他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比如“你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啦,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今天把阳阳推倒在地,这是错误的,下次不能这样啦”“你都可以自己洗脸啦,真棒”等等。

经常跟孩子谈论有意义的事情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谈论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比如到野生动物园或者迪士尼乐园游玩后,可以问问孩子:“还记得上个周末我们去哪儿玩了?”“你最喜欢野生动物园里面的什么动物?”“你觉得迪士尼乐园最好玩的是什么?”等等。

3~6岁——通过假装游戏,帮助孩子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

假装游戏是可以促进孩子思考心理状态的一种活动。假装游戏也可以称为象征性游戏,即模仿游戏,主要出现在学龄前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医生与护士”“商店购物”等,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意识到人类心理的创造性潜能,知道了信念仅仅是影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心理结构,即使它们并不代表现实,正如在玩这些假装游戏中一样。

曾有一段时间,我家大宝伊伊发明了一种老虎抓小朋友的游戏。我扮演老虎,有自己的固定活动范围,而伊伊扮演小朋友一般情况她都在这个圈外活动,偶尔误闯老虎的地盘,就要跟老虎斗智斗男,最后才能不被老虎吃掉我所扮演的老虎,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样子,常常引得路人围观;其实,我们一起玩这个游戏时,也会让她对心理生活形成更丰富的理解,得出关于自己和他人行为有意义的心理推论,逐渐理解人类表现出的复杂社会互动和合作活动。

对于婴幼儿来说,“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生的婴儿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因此需要父母逐步培养孩子发现自我,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认知与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介绍的提高儿童自我认同的方法!

一个人的性格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分不开。父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