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人是什么心理_为什么有人是大好人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个人的心理情况上。确实,每个人的抗压指数是有限的,一个平时看着正常的人,也许她就有轻微的抑郁症,但是因为没有去重视,最后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今天,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
大好人是什么心理?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性格,但却又很多人有相同的性格缺陷,比方说你是一个所有人眼里的“大好人”。下面小编告诉你大好人是什么心理。
也许你要疑惑,当好人不是很好嘛。确实,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们要当一个好人,但是,如果是一个无论对什么人都有求必应好的无以复加的人的话,那么,他大概已经迷失了自己。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这是通过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坦诚,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着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一家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此外,专家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愿意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利他”心理
利他,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这是度娘的解释。百度没有做出解释叫什么某种极端情况。
人类因为是群居动物,所以,物伤其类,维护一个群体种其他人的利益,也是因为害怕孤独的感觉,只有维持一个群体的存在,在与他人的关系种,我们才能感觉到存在。所以,利他行为,是我们植入基因种的本能。就好比是狼群的围捕战术,这就是因为种族繁衍,经过很多年演化,并且存在在基因里的。
可是,超过一定程度的利他,必然成为病态。心理疾病分类的标准,就是程度。一个有点强迫性的人,你不能诊断他为强迫症;一个人因为失恋或者工作受挫,有点抑郁或者郁闷的情绪,你不能随便诊断为抑郁症。
什么才是“病态利他”呢?
见到“可怜”的事情,内心总会泛滥同情,但是,没有任何利他行为。这是因为,你从别人的可怜那里看到了“可怜的自己”。就好像我的来访者一般,见到天桥上的乞丐,内心总会被激发出某种“可怜情结”,乞丐,可怜的事情,都只是“扳机”,激发的是自己的自怜情绪。
这样的情绪又会激发期一些利他的愿望,可是,理性的自己马上开始分析,如果我去帮助了他,他就成为一个获得照顾的人,而我那个“可怜的自己”没有获得很好的照顾,那更感觉可怜了。所以,用理性判断,那个人是骗子,直接阻止自己的行为发生。
从上面的整个过程来看,这一切只是意识和无意识的一个心理过程,而那个“可怜”的乞丐收获了什么呢?什么都没有,甚至是还会得到他人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心理过程带来的内心冲突而投以鄙视和冷漠的目光。当然,有些可怜的人,可能会收获到一些廉价的同情和因为同情流下的眼泪。
所以说,同情心泛滥,或者容易同情他人的人,之是自怜和自恋的结果,不值得认同。如果我们能与这类人共情,才真正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那个脆弱的部分。
因此,这是假性利他的表现之一,没有利他的行为,但满足了“假性利他者”的自怜部分的心理需求。
老太太养了很多猫狗,或者是收养很多孤儿,但自己恰恰是没有能力,需要他人无条件满足和照顾的“弱者”。
人类在社会中生存,需要两种必然的感受,一种是价值感,一种是存在。自我价值体验,更多来自于对他人和社会又什么用,核心部分是自尊的需要。而自我价值的来源,是幼年获得父母的肯定,接纳,尊重而形成的。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自尊自爱和自信。
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很容易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获得自我价值体验。病态利他者,就会用一件“伟大”的事情,来获得这样的自我价值感。
我可以拯救全世界。很多的生命,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这就是病态利他者内心对自己的自我肯定。这一切,恰恰是来源于自己的自我价值低,如果没有这样伟大的事业,那我的自我价值也会随着事业的消失而消失。因此,伟大的事业之是工具,是满足我的工具。
一个人是不会去爱工具的,也不会去体会工具的感觉和需要的。老太太的猫狗,她的孩子,只是工具。所以,老太太的孩子很痛苦,他们在充当工具的角色,因为亲情和血缘,在满足着老太太的需要,可是,老太太直接冷漠的剥夺了孩子的存在感。
存在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获得。存在感是被他人特别关注和注意才会产生的体验。而被冷漠和忽视,恰恰是剥夺存在感的一把利剑。猫狗把我视为上帝或者衣食父母,没有我,他们就会消失。这样的存在体验,是很多病态利他者的认知。
可是,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的,要想获得这样的自我价值和存在感,必须有他人为我服务的。这时候,亲情,善意,道德,都可以成为绑架他人的手段。而绑架的对象,往往是身边亲近的人,因为陌生人或者不亲近的人不好绑,这会是很失落的。
外面老好人,家里是恶人的原因就在这里。那么多“感动xx”的人,去问问他们亲人的体会是什么?他们都很痛苦,然而,无法诉说。因为他们是被绑架的工具,如果诉说是一种背叛,会愧疚的。
从某种角度看,利他又极度自私,似乎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所以说,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物质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实生活是自己的,过得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活出真我。
推荐内容
-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生活中,不管我们在跟自己独处还是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会发现心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有心理疾病的倾向...
-
Janssen,Genmab合作伙伴关注Darzalex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弥漫性大B
强生公司的Janssen Biotech与Genmab签署了独家全球许可和期权协议,通过该协议,两家公司计划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后续产品,共同开发的重磅
-
《狼殿下》是根据谁的小说改编的 原著小说讲的是什么
21世纪的电视剧产业就像快速消费产业,新电视剧更新的速度快,让我们感觉跟不上更新的速度,一个接一个的上映太忙了。那么,今日的热门电视剧
-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别》刘伟是谁扮演的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
看了《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别》刘伟是谁扮演的 《最初的相遇的结局的观众。一定对《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别》刘伟是谁扮演的 《最初的相遇结
-
燕云台角色配音演员表介绍 唐嫣饰演肖燕燕配音演员是谁
想必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部剧的主角了吧,也算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了,这部剧大概就是因为有这些实力派加入,整部剧才更加有看头,才能让剧...
-
九流霸主李昭结局是什么揭秘 李昭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这个剧情的含金量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对于很多粉丝而言,算是不错的消遣时光的办法。 《九流霸主》中方逸伦饰演的李昭是贵族王爷,...
-
研究人员发现了鸟类和猿类之间脑部结构的相似之处
有些鸟类在精神上和猿类一样聪明。这是来自波鸿鲁尔大学的OnurGüntürkün教授和维也纳大学的Thomas Bugnyar博士在认知科学
-
新的放射性示踪剂可识别近30种癌症
已证明一类新型放射性药物可有效地非侵入性地识别近30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使用68Ga-FAPI PET CT,研究人员能够以非常高的摄取和图像对
-
止汗剂改变了皮肤上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穿着止汗剂或除臭剂不仅会影响您的社交生活,还会大大改变您身上的微生物。新的研究发现,止汗剂和除臭剂可以显着影响人类腋窝微生物组...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和谐婚姻的5种心理需要】如何从心理上营造
21世纪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些许恐惧。好像结了婚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人自由,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也不见得,但是现在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