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有疑病症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高情商的人是很受欢迎的。那么如何做一个情商高的人呢?其实只要懂得一点心理观察,善于捕捉一些细节,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能提前判断的,可以事先做一些准备。

如何预防疑病症?很多时候,我们就常常觉得身体哪里有不舒服,于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一种什么病,然后自己吓自己。如果真的不是真的得病,那么,这种怀疑自己得病的心理有可能是疑病症。我们如何预防疑病症呢?

在门诊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病人”,他们主诉很多,自感症状很重,但各种检查均正常,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他们由于身体“症状”的存在而焦虑不安,担心可能存在某种疾病(通常为一些疑难杂症如癌症、传染病等),四处求医,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的可导致自杀。

疑病症的表现: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象,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

(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序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

(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4.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其实,这种无病自忧也是病,不过它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强烈的恐惧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总是往坏处想,因此,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医院,以寻找“更好”“更可靠”的论断和治疗。

疑病症的产生有患者的个性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症往往是对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转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普遍感到存在着压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统和恰当的宣泄方法,这种心理压力就有可能以躯体的症状表现出来而困扰人们。

如何预防疑病症

对疑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任何一种心理治疗都能给予病人某种程度的精神支持。如果治疗者提供的支持构成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治疗方法就称为支持性心理疗法。专家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做到“五不”:

不查资料:有疑病倾向的人,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卫生方面的资料,尤其避免上网查阅,这是疑病症心理预防的重要原则。

不乱求医: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只有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不要太敏感: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重病。感觉要恰如其分才能准确评价机体的状态,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不要过分关注: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拒绝诊治:对于偶然发现的确实存在的疾病,要积极诊治;对于个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

如何预防疑病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疑病症。我们要知道疑病症冰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病症。有疑病倾向或已患有疑病症的人,我们要坦然面对,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帮助指导,及早走出疑病症的阴影。

所以说,今天也是照常给大家说说心理方面的常识。很多人提到心理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以为这个东西是不需要去在意的。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知道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我们的健康,工作和人际关系有着重大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