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10岁女孩摔婴事件 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发生在重庆的10岁女孩摔婴事件,让许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恶毒呢?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理不是最善良的吗,怎么会有恶念,孩子心中的恶从何......

发生在重庆的10岁女孩摔婴事件,让许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恶毒呢?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理不是最善良的吗,怎么会有恶念,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动物能通过争斗自我保护,人也会利用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但社会和文化限制了我们,只有在特定情况时人们才会将潜伏在心中的暴力释放出来。相对于大人而言,一个孩子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做出一些受消极情绪影响的过激行为,引发孩子的恶念,表现出攻击性。

就像儿童的大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样,儿童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较稳定的人格和理性的认识。而且儿童的发育快慢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是10岁的两个儿童,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可能相差甚远。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可塑性较强,后天环境极易诱导他们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对于一些较小的儿童,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局限,常常很难认识到一个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只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就做出一些特殊行为。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儿童会由于后天的模仿和学习,更多地出现攻击行为。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个实验当中,孩子们在看见大人殴打充气娃娃之后,也学会了殴打充气娃娃发泄情绪。该实验影像资料中孩子殴打玩具的行为,几乎和电梯中小女孩的行为如出一辙。

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其实,孩子的这些心理行为受到家庭、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在那些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家庭当中,他们的父母多表现出感情不和、对孩子的管教冷漠甚至直接对孩子暴力虐待等问题。本该是给孩子提供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不安、痛苦和恐惧,不仅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更易成为推动孩子表现出过激行为的内在驱力。家庭中的暴力,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暴力的学习环境。

现在,许多人用“恶童”来形容这个女孩,从道德的角度批评她的所作所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道德认识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儿童的道德认识只能停留在肤浅层面上,以大人对自己的奖惩来认识对错。随着心理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慢慢理解道德背后的深层含义,使道德认识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对于孩子的培养,不应只重视吃穿和学习,还应该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家长,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温暖和爱,温馨积极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较少产生来自家庭的不良情绪,家庭带来的情感支持也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这样能有效地抑制孩子邪恶心理得成长,有助于孩子心身健康成长。

当然,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负面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但是暴力攻击并不是唯一的宣泄出口,成人在教导孩子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法来排解情绪,比如运动和游戏。同时,成人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人体会和理解其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和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比较接近。当一个人能以同理心感受别人的感受时,暴力攻击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明白了孩子心中的恶是从何而来后,就要注意孩子心理问题的治疗。当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家长别光想着打骂和管教,有必要的话,应该及早寻找专业的心理和精神科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早解决心理问题。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