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孩子心灵不可虐待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孩子心灵不可虐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考虑孩子心理,对孩子冷漠或者强迫孩子,这对孩子心灵造成极大伤害,孩子心灵不可虐待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次因数学测试成绩差被老师当众训斥,并罚抄试卷三遍。平时性格内向的他,从此便更加精神压抑,离群寡欢,一上数学课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只要朝学校方向走便浑身发抖,上课常常觉得头晕眼花,耳边总回响着教师那尖刻的斥责声,度日如年。最后,家长不得不叫他休学。

这是一个受“心理虐待”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当然也是极个别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一怒之下,开口便训,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顺嘴劈向孩子,这种不经意的“心理虐待”却并非少见,造成的后果也是大人们不愿看到的。因为心理虐待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和道德沦丧。肉体的伤害时间短愈合快,但心灵的创伤愈合难且危害要经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故有人称它为“慢性的灾难”。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嘲讽、歧视、排斥、被自虐”等心灵虐待行为对孩子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焦虑、压抑、孤僻、懦弱、缺乏爱心、麻木不仁、惶惶不安、喜怒无常……这些“负性心理”,不仅影响孩子当前的学习,也给成年时期造成了人格缺陷,其危害绝不亚于对孩子的躯体折磨。

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强迫型

根本不考虑学生(孩子)需要,强迫他们按老师或家长的意志行事,甚至连孩子的申辩、愤怒、反抗权利都被剥夺。这些孩子往往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缺少独立性,以后必将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也许孩子需要一些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但总是没完没了地对他们施压就会起到拔苗助长的反效果。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作为施压的工具,例如说“为什么人家就次次都排前十名呢”“你要有她一半好学就好了”。为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能远离他的能力范围,每次他完成时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而不是马上抛出下一个目标。

二、冷漠型

对孩子的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这些孩子多苦闷、孤独。

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在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变化,有时候家长可能因为忙碌或者自身情绪不良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小到孩子需要一双新球鞋,大到青春期时他们感到不安,如果家长长期忽视这些需求和变化,那么孩子便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如果家长对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他孩子)的需求都很注意,那么这种对比会让孩子更受伤害。对一个孩子说“你做得不错”,却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简直太棒了”,其实便已经对第一个孩子造成了伤害。

三、贬低型

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放过他们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卑,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孩子总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论是在学校某次考试成绩不好,还是不明白大人的指示,家长都不应该辱骂孩子,例如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听不懂人话吗”等带辱骂性的话。孩子犯错,可以就事论事地批评或者引导他们,但由一次失败发散到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否定或者攻击,只能让他们变得怯懦或者逆反。

孩子总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也许在大人看起来幼稚可笑或者不值一提,但请不要诋毁或者抹黑他们喜爱的事物或者偶像。例如,有的家长可能贬低孩子喜欢的歌手或者演员,又或者认为孩子赢得校园绘画大赛一等奖是一件没用的事情。这些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如果担心孩子的喜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那么可以直接对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时间。允许孩子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抹煞型

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是从整体上评价他们,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过去的一切,批评责骂,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类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教育学生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爱心、耐心、诚心、热心、细心……“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可以慢慢教。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千差万别的,让每一个学生获得适合其资质和禀赋的发展。纵然该教师是一片“好心”,是“恨铁不成钢”,是让“学生明耻辱而奋进”,可其逆教育规律而动的行为,学生不见得就能悟透其“好心”,就能出现其所期待的进步,弄不好既给学生终身造成心理阴影,还会酿出自残、轻生等惨剧。

“心灵虐待”实不可取。作为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首先要认识对孩子“心灵虐待”的危害性,认识到少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个性修养,慢慢改掉言行中的一些坏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动孩子,尽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心灵不可虐待!作为老师和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爱心、耐心和宽容洒向每一个学生,呵护每一个稚嫩的心灵,让其健康成长,才是正道!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