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如何应对孩子任性心理?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表明,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

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

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会越来越严重。

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任性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1、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发育特征,不知道在恰当的时期给孩子恰当的教育。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不肯按父母的意图做事,喜欢从自己的需要出发。

由于这个时期孩子小,没有任何生活经验,不懂得去理解别人,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只为“我”。而此刻父母没有在这个叛逆期给孩子进行适当生存理念教育,而是听之任之的话,孩子就很容易养成任性性格。

2、无原则的过度溺爱是孩子养成任性性格的重要因素。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孩子都应懂得生存的自然法则。如果家长们抱着疼爱孩子的宽容心理,认为现在孩子还小,想使性子就使吧,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一一予以满足,把孩子放在高于一切的不适当的地位,待遇过优,宠爱过分,娇生惯养,事事迁就,久而久之,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便会越来越膨胀,导致孩子任性所为的行为习惯。

这样的孩子一旦遇事不顺心意,就会大哭大闹,耍泼耍赖直到家长让步为止。殊不知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小小的操纵高手,他们很快就发现,只要自己坚持,疼爱他们的父母总会让步的,于是,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

3、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也是养成孩子任性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夫妻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当孩子哭闹耍赖时,爸爸说是妈妈惯的,妈妈说是爸爸宠的,或者爸爸妈妈说是祖辈们溺爱的结果等等,孩子夹在其中,很快就会发现总有一方是对自己有利的,聪明的小家伙立刻意识到无论他(她)怎样闹,都会有人出面帮助其达到目的,于是便倒向那方,作为自己的保护伞,更为所欲为起来。家庭教育的严重不一致性,是造成孩子任性的又一重要原因。

因此,从一开始,家长就应该坚持有原则有技巧地爱孩子而不是事事顺从的溺爱、遇事要与孩子讲明道理和规则,让孩子懂得办事要既要尊重规则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心理?

一、挖根究底,找其原因。 对任性孩子的行为矫正,分析孩子的任性心理是关键。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心理引起的。有的是为满足某种物质需要,有的则为了得到父母娇宠,有的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坚强,有的则为得到别人的承认等等。总之,各种心理需要,是任性行为的原因。

二、找其原因,实施教育。 作为父母,要承认孩子有些要求是合理性。又要告诉他们有些要求是家庭和社会条件所不容许的。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物质要求,父母的娇宠,竞争中的取胜,别人的承认,都不是任性所能解决的,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与他人的合作。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矫正要注意采取儿童心理规律的方法。

1、精神转移法

当孩子任性起来时,可以让孩子从某一兴奋上转移开。可让孩子去干点别的事情。如;讲个故事、说个笑话等等,使任性的兴奋得以淡化。如孩子逛商场时,孩子看到遥控的汽车,非要吵着买,而家中已有类似的玩具,你可以说:“那边还有更好看的呢,我们一块去看看。”先把孩子引开,事后耐心教育。相反的,当时做父母的要是对孩子大声的训斥、责骂,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孩子大声哭闹,最后做父母的只好妥协。

2、暂时回避法

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进行思考,使其失去人性释放的对象。待其冷静后实施教育,讲清原因,找出毛病,会使孩子的任性得到某种教训。

3、对比诱导法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采取对比诱导法。所谓“对比诱导法”就是用它所了解的英雄和先知哲人的事迹或行为进行对比,使孩子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得到激发,从而诱导孩子主动改变任性的行为。如:孩子非常害怕打针,在打针前,家长和孩子说:“打了针病就会好了”之类的话,孩子还是不愿意打针。还会任性的说:“我就不打针。”那么家长可换一种方法说:“你不是说要和解放军叔叔一样勇敢吗?我看你没有解放军叔叔勇敢!”以此来诱导和化解孩子的任性。

三、切忌打骂、迁就

任性孩子的行为矫正要切忌打骂,切忌无边无际的迁就。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对矫正任性行为无益。所以提醒天下所有的父母们,虽然任性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但是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对于已经形成任性性格的孩子,家长要善于调控和引导。在预测到孩子可能要任性时,主动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心理上调整孩子的做事方式。

一个人的性格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分不开。父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