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有哪些特征
家庭冷暴力有哪些特征?家庭冷暴力给夫妻之间造成的伤害并不亚与家庭暴力,那种冷漠和漠不关心常常能让彼此感觉到痛彻心扉的伤。家庭冷暴力有哪些特征呢?
家庭暴力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语,凡是有家庭暴力存在,那么这个家庭肯定到最后就会彻底破碎。但是,家庭暴力在心理方面来说,不仅仅只是肢体上的暴力,还存在精神上的暴力。而这种暴力就是所谓的家庭冷暴力。
什么是家庭冷暴力
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夫妻双方都是冷暴力后的受害者,两败俱伤。往往还会不经意地让家庭冷暴力漫延至家中的小孩,对下一代的伤害更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伤害之大是无法预计的。
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在某种程度上比肉体的伤害更可怕得多。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家庭冷暴力的表现特征主要有:
1、多样的行为特征。家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通常由于家庭的不同情况和家庭成员的个性特征而呈现出多样行。有的表现为冷嘲热讽,在语言上进行恶意攻击,故意贬低、刺伤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表现为不管不顾、不理不睬,“把你晾干”,不再关心对方和家庭,不再承担夫妻和家庭的义务、责任,有意避免夫妻之间的独处和接触,常常无缘无故地“失踪”。
2、法律规制存在漏洞。就目前的法律来看,法律仅仅就对身体的侵犯也就是“热暴力”加以规定,对伤害家庭成员身体的行为加以惩治,但是却没有明确对“冷暴力”加以规定。不是立法者不够重视,而是这一问题确实又认定的难度。
3、分布特征:普遍性和集中性。家庭“冷暴力”作为一个新型的隐性暴力形式,发展速度快,覆盖面也广。大江南北,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论是白领阶层还是蓝领阶层,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冷暴力”现象存在。
家庭冷暴力怎么办
防治对策
1、完善相关立法,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至今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制止家庭暴力。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反家庭暴力在一定意义上仅是一个姿态,并δ提供根本防止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运作中显得乏力,极不利于司法操作。因此,出台一部全国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势在必行。
首先,应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内涵以及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将精神暴力作为与肉体暴力和性暴力并列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详细规定。
其次,还应规定对“冷暴力”的受害者,可获得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家庭“冷暴力”。
再次,规定对“冷暴力”造成的后果,采用证据倒置做法,由被控方举证证明?有实施“冷暴力”。
总之,家庭“冷暴力”作为一种新型的隐性暴力形式,其伤害度不亚于显性的“热暴力”,甚至其伤害度还大于传统意义上手脚相向的“热暴力”。所以,对于家庭“冷暴力”这一问题,不能忽视,必须加以重视,这不仅是夫妻双方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应加以重视的问题。
2、提高全社会对家庭“冷暴力”的认识
要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步转变社会态度,改变人们只忠实“热暴力”而忽略“冷暴力”的观念。通过广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让全社会知悉家庭“冷暴力”并非家务事,有时还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违反社会道德和危害性极大的行为。
其实,小编认为,解决家庭冷暴力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只是发生在家庭当中,因此,夫妻间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果平时生活中能够很好的交流,这种家庭冷暴力就可以完全避免。毕竟夫妻之间是可以无话不谈的,放下自己的面子真心的交流,是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
3、加强夫妻间的交流与沟通
归根到底,家庭“冷暴力”还是发生在各自家庭中。所以,无论社会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夫妻双方始终?有交流,那问题仍然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加强夫妻间的交流与沟通是防治家庭“冷暴力”的根本。
冷暴力阶段
冷暴力分手第一阶段:他突然很忙
他突然很忙,当你还沉浸在热恋的喜悦中的时候。你的反应就是:我要乖一点/或者他怎么那么忙,你克制自己减少联系频率。而他不会一点也不理你,偶尔也给你发发短信,打打电话。可惜已经不会有象声词,比如原来的“我到家了噢!”变成“我到家了”。另外,你们之间拥抱接吻变少。
冷暴力分手第二阶段:你开始质问
当第一阶段持续一段时间的时候,你觉得你们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终于你开始质问他,为什么最近都这样?这个时候,这种人不会直面地告诉你“我其实没那么爱你”或者“我已经爱上别人了” 他们通常会说:“没有啊,最近比较累”或者“压力很大”然后还叮嘱你“不要乱想”。 之后会有一端时间的缓和,你的感觉是他摸了摸你的头安慰你。
冷暴力分手第三阶段:你不主动联系,他不联系
当第二阶段出现一些改良迹象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冷的程度可能不会超过第一阶段。但是绝对不可能恢复到冷暴力前的时候,他突然不主动联系你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阶段出现的征兆。这个时候,你发过去的短信,他也回,你打过去的电话,他也接,但是若非必要,不会主动联系你了。你的抓狂又开始无休止了:到底他在想什么?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我们怎么会这样?一连串的问号让你逐渐失去自我,你会讨教身边的朋友,会自问,情绪起伏很大,重心全部转移到这段感情上去。但是他没有说出来什么的时候,你又不舍得分手。
冷暴力分手第四阶段:当你开始说我们分手吧
这个时候女人一般会说,我受不了了,我们分手吧。其实,这个时候的心态是想挽回,不是真的要分手。通常,这个时候使用冷暴力的人会很纠结地来一句:不要呀;或者再给我一次机会。总之挽留你,不让你离开。这个时候你的心情稍微好点了,觉得对方还是在乎你的。但是,这种好的心情还搀杂了很多不安。冷暴力的人就这么吊着你的心情。
冷暴力分手第五阶段:缓和
这个阶段,因为有了前面的第四阶段,他们会对你稍微好一点。你会感觉对方回来了,这个是带着太多歉意的感情。不会持续很久,非常短。
冷暴力分手第六阶段:当你开始相信爱情失而复得的时候
当你开始相信爱情失而复得的时候,他们开始回复第三阶段,不联系你,而且变本加厉。比如你发过去的短信,可能石沉大海,你打过去的电话可能关机了。
冷暴力分手第七阶段:你已经疯掉了,完全失去自我
当经历了前面六个阶段的时候,基本上你的人心态已经很差了。心情反复太强烈,你动不动就哭,等待他的信息等不到就哭,走过你们曾经美好回忆的地方就掉眼泪。你在分手和不分手之间来回徘徊,睡不着,吃不下,可惜这些他都不知道。
冷暴力分手第八阶段:你提出分手,他沉默
要经历很久很久的的第七阶段,痛苦往返,朋友劝说、骂,你才会进入哀莫大于心死的第八阶段。你发了短信说分手,对方一片沉默的回应。
总结:
会使用这种分手方式的人,第八阶段是你们分手的句号。一般会使用这种分手方式的人,都害怕承诺,没有责任感。他们选择逃避,他们连提分手的勇气都没有,其实这类人内心极度自卑。或许如果他们之中真的有人P腿的话,还能加速这种分手的进程。一般在沉默之后,你不理会他们,他们还会来找你,说:对不起……类似挽回但又模棱两可的话,根本原因是他们没办法确定还是不是能够爱你到底。
总结了一圈,觉得3个字--好姑娘!为什么好姑娘容易遭受冷暴力?因为他们根本挑剔不出和你分手的理由,所以他们逃避了。有的人说他们在等你说分手,然后说好吧。还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好姑娘太好,他们一时又需要又不想负责到底,那么就会出现冷冷热热往返的状态。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姻和爱情大部分是很被动的,他们觉得感情这种事随缘就好,其实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精彩。但是没经历过你又怎么知道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之处呢?所以小编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太抵触,大不了重头来过嘛。推荐内容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让你们心贴心的动作】让你们心贴心的动作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姻和爱情大部分是很被动的,他们觉得感情这种事随缘就好,其实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精彩。但是没经历过你又怎么知道爱...
-
育儿大本营:别对孩子说“快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
-
专家们发现了树木病爆发的临界点
可以预测植物病虫害从局部问题转变为重大爆发的临界点的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拯救世界林地。植物中的传染病爆发是对世界生态系统,农作物...
-
神经发育障碍与正常自噬的破坏有关
RIKEN脑科学中心(CBS)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正常的细胞清除过程中断时,小鼠开始表现的方式类似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精神分裂症的人类症状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如何甩掉失恋痛苦_甩掉失恋痛苦的方法
面对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多人选择先发展事业再决定谈恋爱结婚这件事。毕竟很多人都觉得爱情可遇不可求,不是说你努力去脱单就能脱单的,...
-
手机比马桶还脏吗
心理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然而这样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视。所以我们自身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能让自...
-
青光眼造成的失明在现有医学水平下是不可逆的
与角膜疾病、白内障等可以经过相关手术恢复视力造成的失明不同,青光眼造成的失明在现有医学水平下是不可逆的,这也使青光眼成为疑难杂...
-
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起来更有效,怎么不跟孩子发脾气...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离婚前不能犯的错误】离婚前不能犯的错误
如果一些还没谈过恋爱的男男女女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异性人际关系可以看下过来人的一些建议,能帮助自己在爱情这条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有...
-
送孩子去托儿所的注意事项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