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遗传谱系追踪证实了这些CiCM的成纤维细胞起源

由心肌细胞的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影响数百万人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成人心脏的再生能力有限。从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产生的心脏祖细胞的移植是改善心脏功能的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之一。

通过强制表达转录因子和微小RNA将非心脏细胞直接转化或转分化为心肌细胞提供了心脏再生的另一种方法。然而,遗传操作引起了安全性问题,因此在大多数临床应用中不是所希望的。

遗传谱系追踪证实了这些CiCM的成纤维细胞起源

来自上海药物研究所(SIMM)的XIE教授小组专注于化学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和转分化研究。今年,他们报道含有溴脱氧尿苷(BrdU)的化学混合物可以产生没有任何遗传因素的iPSCs(Cell Research,doi:10.1038 / cr.2015.96)。最近,他们通过仅使用3-6种小分子化合物发现了从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样细胞的产生。该发现于2015年8月21日在线发表(Cell Research,doi:10.1038 / cr.2015.99)。

这些化学诱导的心肌细胞样细胞(CiCM)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表现出肌节组织,并具有典型的心脏钙通量和电生理特征。遗传谱系追踪证实了这些CiCM的成纤维细胞起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iCM的产生通过心脏祖细胞阶段而不是多能阶段。通过使用病毒衍生因子,这一概念证明研究为使用药物制剂进行体内心脏转分化和可能更安全的心力衰竭治疗奠定了基础。

傅彦斌,黄晨文,两位博士 同济大学的候选人和SIMM的工作人员徐秀秀博士分享了第一作者。这项工作由SIMM主要研究员谢新教授,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副主任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负责监督。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GPCR的药物发现和干细胞的化学生物学上。

来自健康科学研究所(HIS)的杨黄田博士和来自SIMM的GAO Zhaobin博士也就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