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告诉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揣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知识的细节,去假设判断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的认知。
还记得老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说法老人们一直坚信不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是心理学的一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于一个人的心里。它是一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就是这个道理。
过年前,张阿姨一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在清理厨房垃圾的时候,一只壁虎突然从橱柜后面爬出来,吓了张阿姨一跳。张阿姨平时就很怕蛇、蜥蜴和壁虎之类的爬行动物,看到壁虎的那一刹那被吓得脸色惨白,慌乱之中抓起手边的一把铁铲,把那只小壁虎一铲拍死。张阿姨一向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从来不忍杀生。这次在惊吓之中杀死了一只壁虎,张阿姨心里格外沉重,她平时就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总觉得自己杀了生会遭报应。过年那几天,张阿姨就感觉自己头疼得厉害,年后去医院一看,竟然发现是脑瘤!这下,张阿姨对自己“遭了报应”的想法更加深信不疑。儿女们都劝母亲,她患脑瘤跟杀死壁虎没有任何关系,如今的医疗技术如此发达,脑瘤早就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了,她的脑瘤又是良性的,只要及时切除,就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张阿姨不信孩子们的话,她总是神情恍惚,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晚上还经常被噩梦惊醒。
其实大家都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确能够看到它“应验”,也就是说,坏人最终得到了报应,而好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于是很多人,尤其是像张阿姨一样的老年人就更加笃信这种说法,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便跟报应之说联系在一起。那么是否真的是冥冥之中超自然的力量显灵了?果真如此,超自然的力量又在哪里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于一个人的心里。它是一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就是这个道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心怀善意,那么必将多有善行,这类人往往家庭和睦、事业顺利、人际关系和谐,他也必定很少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很少碰到不顺心的事,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也会比较容易得到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即心理学上所说的社会支持,因此他的心理也会经常处在一个平和、安宁的状态。而这种心态又有利于他处理生活中的不顺心,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个常有善行的人,由于做了善事,往往会有一种价值感、成就感,即“我是有用的,社会是需要我的,他人是需要我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感觉会使个体的自信心增强、进而提高一个人的自尊,而通过善行也把自己归到了好人这类群体中,同时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使个体经常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心身合一”,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证实,即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保持心态的平和会有利于多种心身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我们在电影里经常会看到某某人一气之下命丧黄泉,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高血压、冠心病就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一个经常处在紧张焦虑状态的人,他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试想,一个常做坏事的人,势必经常处在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罹患心身疾病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不做坏事或常做好事之人。常做坏事,身体长处在紧张的状态中,久而久之,报应就出现了。”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说“既然这样,我做了坏事我不紧张焦虑,不就没事了吗?”“没这么简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后边还有一句叫做"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这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如果一个人常做坏事,这种坏肯定是他本性中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学上也称为人格。一个人的人格是很稳定的,它指的是一种固有的稳定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模式,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一个坏人他肯定不只会做一件坏事,他想改都很难改正过来,更何况他根本就不觉得他做的坏事是不对的。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对社会充满敌意,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好人,别人对他好,心想“他干吗要对我这么好呀?肯定是想要我什么,说不定看上我有钱了,不行,我得跟他保持距离。”可想而知,以这种心态跟别人交往的人是不可能有知心朋友的,这种人往往处处招人讨厌,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假设,即“看吧,这社会上就是没什么好人”,于是对别人不好便更加理所当然。比如,同住一个小区,他的东西就得放在楼道里,“先下手为强,反正我不放,他们也会放的,再说了,我放我门口,你管的着吗”,结果出现在组织组织火灾了,全家遭殃。正所谓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常做坏事之人,总有一天会因为自己做的坏事而尝到恶果。所以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是他自己主宰了他自己的命运。对于好人,也一样。
在医学上有一种人格障碍叫做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总是怀疑别人利用、损害或欺骗自己。实际上,如果你观察这类人,他们也总是在利用、损害或欺骗别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投射。他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这是别人的想法,而不是自己的想法。并且会按照自己的这种假设去跟周围人交往。小A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对周围人充满了敌意,总是试图利用、损害和欺骗别人,导致他的同事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更不要谈交朋友了。这样使得小A更加坚定地认为他的感觉是对的,不仅没有意识到他的问题,反而越走越偏,结果导致他在事业上处处碰钉子。通过深入的谈话,医生了解到,塬来,小A从小就没了母亲,父亲一个人把他带大,但是由于要赚钱养家,基本上没时间照顾他,而且父亲脾气也不好,从他记事起,父亲就经常打他。独特的家庭经历使得小A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戒备,但是似乎只有这样,幼小的他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从表面上看,小A很可恨,实际上他很可怜。
“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也是有心理学的根据的,我们的古人很聪明地观察到了这个现象,但是其心理学根据还是鲜为人知的。”
所以说,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个人的心理情况上。确实,每个人的抗压指数是有限的,一个平时看着正常的人,也许她就有轻微的抑郁症,但是因为没有去重视,最后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今天,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
推荐内容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女人哪些行为毁灭爱情_毁灭爱情的行为
21世纪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些许恐惧。好像结了婚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人自由,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也不见得,但是现在单身...
-
CRISPR-B细胞产生针对难以治疗的病毒的抗体
Vaccines每年可以预防数百万人死亡,并将一些疾病推向生存的边缘。然而,事实证明,开发针对多种病毒的有效疫苗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具有极大
-
民营康复医院利润超15% 中国康复产业大有可为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目前的康复市场规模只有380亿人民币(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中美相差35倍。最近几年医保、资本、政策、人才
-
校园恋情会成功吗_校园恋情会有美好结果吗
21世纪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些许恐惧。好像结了婚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人自由,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也不见得,但是现在单身...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好色女人特点_好色女人表现
21世纪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些许恐惧。好像结了婚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人自由,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也不见得,但是现在单身...
-
掌plant脓疱病被确认为孤儿疾病
丹麦海勒鲁普哥本哈根大学的Yuki MF Andersen及其同事使用美国,丹麦和德国的行政医疗登记和保险数据库来识别PPP患者及其对银屑病药物的
-
儿童癌症近一半被漏诊
据估计,2015年全球有17 2万(43%)的儿童癌症病例未被诊断出来,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最常见的儿童癌症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美国20年的数据显示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吵架的坏处_吵架公约
21世纪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些许恐惧。好像结了婚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人自由,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也不见得,但是现在单身...
-
剩女们想不想结婚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揣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知识的细节,去假设判断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的认知。...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怎样会伤害夫妻关系_伤害夫妻关系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姻和爱情大部分是很被动的,他们觉得感情这种事随缘就好,其实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精彩。但是没经历过你又怎么知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