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儿童厌食是否与心理有关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现在很多家庭开始出现儿童吃饭少,儿童吃饭时间太长等问题,有时候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厌食的状况,那么这仅仅是因为小孩吃东西不规律或者家长饮食搭配的问题吗?其实很多......

现在很多家庭开始出现儿童吃饭少,儿童吃饭时间太长等问题,有时候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厌食的状况,那么这仅仅是因为小孩吃东西不规律或者家长饮食搭配的问题吗?其实很多情况下,厌食是和心理挂钩的,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因。

从心理来说,这些孩子对食物形成了负性的条件反射。很多家长因为期待孩子长得高一些,长得胖一些,或者看到别人的孩子一餐能吃一大碗,就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吃同样多的量。在孩子表示“吃饱了”时,有的用玩具或者电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趁机多喂几口;有的直接命令:“必须吃完这一碗!”在成人面前堪称弱小的孩子尚无力“反抗”。过多的进食,超过了儿童自身的消化功能,随之而来的就是过饱感、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的感觉。长此以往,一看到食物,或者一说开饭,这些不适感就会涌现出来,形成了负性的条件反射,孩子就会厌食了。

更深的层面是,厌食有时是孩子生命意志的负性表现方式。在当今的家庭中,一个孩子的身边常常围绕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好几个成人。长辈的权威时时处处体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想法来生活,不仅包括怎么安排时间、玩的内容、怎么说话做事等,甚至包括吃不吃饭、吃多少饭、喝多少水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直接被无视和抹杀,此时,对孩子来说,吃饭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变为一种责任,是为了满足长辈的期待和需求。然而个人的生命意志是很难被抹杀的,年幼的孩子往往很难直接表达抗拒,潜意识中的抗拒就以厌食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中医范畴,厌食症常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涉及肝脾两脏,证属肝脾不和,肝气郁结等。情志不遂,气机不畅,郁郁寡欢成为这种证型的一个突出表现。因此,厌食症的孩子平日的状态可能表现为情绪不高,很难看到灿烂的笑脸,行为动作拖沓迟缓,爱哭、哭泣时间相对较长等。对于这种厌食的孩子,除了可进行相应的中药调理外,家庭氛围和亲子互动模式的调整必不可少。孩子不是“年幼的成人”,孩子有自身特别的内在发展模式,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方式,给孩子充分和适当的自由生活和心理空间,孩子才能重新焕发健康积极的生命意志。

其实很多时候儿童通过延长吃饭时间达到不吃饭或者不愿意吃饭的目的,但是家长往往却不及时制止,反而迁就小孩,这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爱吃饭甚至出现厌食症状,这也是家长不够重视导致的,所以在早期就要及时关注和教育。

一个人的性格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分不开。父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