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需要自由空间
都说现在的小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好像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候还老是对着和你干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给他报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其实儿童成长需要自由空间,这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要素,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儿童成长需要自由空间。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获得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0岁到6岁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成长的空间。而且,由于0岁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启蒙期,更需要家长的精心关注和扶持,更需要一个不受束缚的、能够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小鱼儿一样顺畅地呼吸,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像小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活动的空间
盛夏,一场大雨冲去了天气的闷热。院子里出现了许多水洼,尽管稀稀拉拉的小雨还没有停歇,张家的小胖、李家的小强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来到院子里,张开双臂拥抱凉爽的雨滴,一双小脚丫在水洼里趟出串串水花。苗苗穿上雨衣也急着想往外跑,奶奶一把抓住她:“雨没停,不能去。趟水要生病的。”可怜的苗苗如同只被捆住手脚的小猫站在门后,只能扒着窗户看别的小朋友尽情地玩耍。
峰峰生来是个小帅哥,妈妈整天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就是有一样,限制他活动。在家里,妈妈让他安静地看书、看电视、摆积木、玩车模,不能玩激烈的对抗游戏,更不许登高爬低;到公园,只能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散步,或者坐安全的电动火车,不能在儿童游乐园自由活动,更不许和淘气的小朋友玩摸爬滚打的游戏。峰峰就像妈妈养在笼中的一个小宠物,虽然白白胖胖的,可是缺少了活动,身体平衡性不好,四肢力量弱,体质也比同龄的孩子差。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从头脑、内脏、躯干到四肢都在快速成长,需要全面的营养加充足的活动。宝宝从会爬时起,活动的范围一点点扩大,当他学会走路后,就会不停地跑来跑去,蹦跳登高、翻跟头,拉拉这儿,碰碰那儿。他的这些活动有利于躯干和四肢的发育,使胳膊和双腿的骨骼与肌肉快速生长,具备灵活的控制力和协调力。所以,限制幼儿的活动、不给其活动的空间会影响其身体正常的发育。
探索的空间
3岁的童童对什么事情都十分好奇。一天她拿了一个玻璃杯子去问爸爸:“杯子掉在地上会不会摔碎?”爸爸说:“会的。”还没容爸爸解释,童童的手一松,“啪!”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震惊之下爸爸刚要发火——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应该好好管教。但他转念一想童童为什么这样做,还是听听她的想法吧。于是他平声静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把杯子摔在地上呢?”童童若有所思地说:“哦,它真的能摔碎了。”原来她是想亲自试一试杯子能不能摔碎。
玲玲按照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在家中的花盆里种了几颗黄豆。她天天浇水等待小苗出土。两三天后,她终于忍耐不住,用小棍扒开土取出豆子看看,再重新埋进土里。此后,她每天都要这样看看那几颗黄豆。妈妈轻声劝说:“不要再扒拉豆子了,要把它扒拉死了。”玲玲天真地回答:“我在观察呢。老师让天天观察的。豆子埋在土里,不扒拉出来,怎么看见呢?”
看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实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出于好奇心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说的,总要自己亲自试一试,总要自己做。如果童童的爸爸当时大声呵斥:“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还成心把杯子摔碎?”那真是冤枉她了。如果玲玲的妈妈提出坚决不许她再扒拉豆子,极有可能泯灭幼儿的好奇心,把探索的兴趣扼杀掉。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
失败的空间
及早给幼儿创造一个尝试失败的空间,让其体验失败的痛苦、郁闷,积攒努力战胜失败的信心和百折不挠获取成功的勇气,是非常必要的。
走马路牙子是许多幼儿喜好的活动。楠楠和爸爸妈妈上街时最开心的事,就是用一双小脚沿着马路牙子走。有时他平伸两手摇摇晃晃地走,嘴里念叨:“过独木桥了。”有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像螃蟹似的横着身子挪步。即使走不好,一只脚掉下马路牙子或摔倒,他站起来高高兴兴继续走。爸爸妈妈从不干涉他,掉下去再重来嘛,没有失败哪有成功?
朵朵就没有这份幸运了。她也想走马路牙子,可是爸爸训斥:“放着好好的路不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妈妈倒是和颜悦色哄着说:“马路牙子这么窄,你能走好么?别逞能了,走不好掉下来,崴了脚、磕破了腿怎么办?”摆出一大堆肯定要失败的后果来,就是不想让朵朵去尝试。于是,一个对孩子来说很有趣的探索过程被扼杀了。
在家庭生活中,类似失败的尝试处处可见。比如,10个月的宝宝用勺子吃粥,弄得满身满脸,最后还把粥碗打翻了;两岁的宝宝自己穿裤子,把两只脚插进一条裤腿,拔不出来了。这些难道不是失败吗?但是就此不让他再尝试,他永远也学不会最基本的生活本领。大人包饺子,宝宝也要包,就让他包嘛,谁天生就会呢?宝宝要学着扫地,扫不干净可以再来一遍;宝宝做手工,剪坏了纸样,鼓励他修补好就行了。父母要是怕失败什么都不让他干,到头来会害了他。什么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失败可以积累经验,失败可以体验生活百味,失败可以锻炼意志,一次次跨越失败就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思考的空间
现如今的宝宝小脑袋都十分聪明,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思考空间,会迸发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可是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总在按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他们或是盲目超前培养,揠苗助长;或是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执行填鸭式的计划;全然不给孩子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
乐乐的妈妈最喜欢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让乐乐露一手——表演讲故事的绝活。乐乐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结尾,就是他一遇生人会紧张,一紧张就忘词。妈妈比乐乐更着急,总在边上提词。长久以往,乐乐也不动脑了,反正有妈妈提词呢。结果他讲的故事再也没有新的创意了。
幼儿园的许多小朋友都上了兴趣班,甜甜妈妈认为画画文静,不征求甜甜的意见给她报了画画班。甜甜对图案和色彩悟性慢,老师布置的画画作业她总要问妈妈:“大树怎么画?”“房子是什么颜色啊?”妈妈赶紧告诉她,有时看甜甜画得太慢还帮她画两笔。爸爸说:“你应该启发她想一想,自己画。”妈妈不以为然,我在帮助她有什么不好?
其实,我们身边像乐乐妈妈和甜甜妈妈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他们一点儿也不清楚,他们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代替孩子培养兴趣,代替孩子选择玩具,代替孩子回答问题,代替孩子完成老师留的各种需要创意、需要动脑筋的作业。结果当别的孩子想出房子装上轮子,汽车长出翅膀,树上结鸡蛋,天空架彩虹桥的大胆幻想时,他们又在埋怨自己的宝宝笨。事实上,不是孩子脑子不好使,是他不动脑不思考使然。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不用就会生锈,越用才能越灵活。培养聪明孩子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小张的女儿姗姗上幼儿园中班。一天,幼儿园举行家长会,老师表扬了一些孩子,也指出了一些孩子的缺点。老师对姗姗的评价是“不爱说话,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
小张回家后对姗姗说:“老师表扬了很多小朋友,说他们表现得挺好。老师说你表现也不错,就是不爱说话,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没想到姗姗听了,却委屈地哭了起来,还大声喊叫着:“我也表现得挺好,我也表现得挺好。”
对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很看重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对像姗姗这样的孩子来说,爱不爱说话,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一个孩子都爱说话和积极回答问题,更不应该把这种对孩子的否定评价传达给孩子。这种像是给产品贴标签一样的简单评价方式,只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的心理是极其脆弱的,尤其是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并不能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从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或否定中,去判定自己行为的是与非。
而一旦评价上出现了错误,将直接影响孩子对问题的判断。即使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正确的,否定的评价也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孩子的问题暗地里积极引导,而不能指望孩子得到否定评价后,会像成年人那样幡然醒悟。
事实上,很多对孩子的否定评价,只能强化这种不良倾向。因此,聪明的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表现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欣赏就好,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制定的标准去评价他们。
就像对姗姗,老师发现了她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提醒她,或用奖励的方式让姗姗知道积极回答问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激发她的主动性。
让孩子自由成长的三个建议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孩子:家长觉得天气很冷,却不考虑孩子本身活泼爱动的天性;家长觉得学钢琴(舞蹈、武术、围棋……)很必须,却不考虑孩子本心是否愿意或者没有正确的引导;家长觉得回家就要先写作业再玩,却不考虑孩子是否想要先静一静或者休息一下……太多太多的“我觉得”,家长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没有任何过滤的投递给懵懂中的孩子并强迫性的要他们无条件接纳,却又要转过头来奇怪孩子为什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没有问题才怪!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是我最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宝仔马上就要6岁了,这6年的朝夕相处里,我一直在沉淀、反思、也在不断地学习、总结,期望能够和他有最好的方式彼此学习、交流、沟通;希望能够给他未来的路上奠下坚实的基础;也祈盼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在育儿这个方面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毕竟人生不可重来,孩子的成长也只有这么一次!
1、不能对孩子过度关心与保护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儿子在晚间阅读的时候说到“白细胞与红细胞”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我告诉他,其实人类在经历数以亿年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尽其数的优胜劣汰,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胜利者;而一代一代的繁衍又使人类更加强壮、坚韧!所以,只要存在,本身就是胜利者,其余的,就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了!
其实我也想把这段话讲给自己听,尤其在某些我对儿子过度关心与保护的时候,我对儿子不舍得放手的时候,我总是把他当做小BABY的时候。孩子从出生到一步步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强大的过程,而唯一能够阻挠这个过程进度的,不是孩子的不努力,而是家长的不放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大约是儿子幼儿园小班的时候,但凡我和他一起出去,我总是习惯性的拉着他后背的衣服领子或者帽子,潜意识里担心他会因为奔跑而摔倒;也担心那传说中神出鬼没的坏人。所以一旦他跑的快,我就会在后面紧紧的拉着他。这的确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源自于我的担心与习惯,但是在那段时间,儿子奔跑的速度明显的低于同龄小朋友,甚至他在班里总是坐着不愿意运动。
还好,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在高危地方,比如车站、公园等,我会拉着他的小手,而到了开阔视野的地方,就让他尽情撒欢好了。现在他总是会快乐的奔跑在公园里,不时自信的和我挑战,他跑我骑车看谁的速度快!阳光下看着他自信的笑容,白白的乳牙熠熠发光,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如果当初我一直不放手,他如今又会是怎么个模样?我不敢去想,只有庆幸!
在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情比比皆是,也许是不愿意他弄湿袖子打碎碗后伤了自己,所以拒绝他在厨房帮忙;也许是不愿意他早上迟到,所以总是动手帮他搭配穿衣;也许只是看他作业时磨磨唧唧,所以总是情不自禁帮他整理文具……就是这样一件一件的小事,我们以为自己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呵护他们;却不知也在慢慢累积给孩子温室里的一些坏习惯与坏毛病,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没有悬崖上老鹰对小鹰绝决的踹下就没有小鹰展翅高飞的英姿;当他长大的那一天,你发现他没有飞翔的勇气,抗挫的能力,即使那时再万分焦虑着急,却也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
2、避开家长自以为是的碎碎念
这种自以为是的碎碎念,一般情况下在国内的家庭中以妈妈为主。从N久以前父系氏族公社取代了母系氏族之后,相对于强势、为了家庭生计奔波的父亲来讲,妈妈这个角色是温柔的、细致的、温暖的;但也正是因为妈妈总是和孩子在一起,所以妈妈这个角色也是唠叨的、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的,特别是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都是天生的观察家,他们从不会讲话开始就有了很好的观察对象,那就是总是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妈妈,他们知道自己的哭声可以很快吸引来妈妈的注意,他们也可以敏锐的觉察到妈妈的情绪变化;随着他们一天天的长大,他们更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自己做什么是碰触了妈妈的底线,而什么是可以被原谅、被包容的;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后,不等妈妈张嘴,他们就知道妈妈要说什么要做什么。
儿子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次放学和同学不知怎么回事就打起架来。当我们家长发现的时候,他是绝对优势的状态,而他的对手吃了亏后看到家长来,就忽然打了鸡血一般的嗷嗷叫着向儿子冲去,儿子也毫不畏惧的迎了上去。我当时判断那个孩子是打不过儿子的,再打下去一定吃亏,就急忙抱着他的对手,安抚他的对手。问及原因,男孩子之间的战争很简单,最开始就是纯打着玩儿,打着打着就当真了。
那个男孩子和他家长一起走了之后,我看向儿子,儿子也同样挑着眉看着我。我问:“儿子你有没有受伤?”儿子摇了摇头,我又问:“那你觉得打架可以解决问题吗?”儿子看着我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我心中一惊,再问他:“你知道妈妈会怎样说?”他拖着声音说:“你会说打架不对,不能解决问题。”我知道是我平时唠叨的有些多了,尤其是他学了跆拳道之后。
我及时调整了自己,和他聊:“妈妈问你的是你认为解决问题了吗?”儿子想了想说:“我认为以后他不敢再随便和我打架了!”“很好!”我随着他的话语继续说:“这的确是个解决问题很方便的途径。那么我做记者来采访采访你,你当时确定自己可以打过他吗?”……这里不多叙述,但是当时我随意换了个“采访”的方式,不但让儿子放下了自己的心防,还又和我讨论了很多他认为和小朋友正确交往的方式。这就是自由思考的力量吧,比家长一直唠唠叨叨的说打架不好强大的多!
如果作为家长已经可以被孩子准确判断出自己下一步的行为与语言,那么家长就要及时的检讨自己,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正如一个故事,如果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发转剧,更能抓住看故事的人的注意力。如果我们只能带给孩子一成不变的说教,而不能自我学习、调整,势必会跟不上孩子飞速的成长所需,最终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被淘汰。
其实这也是“代沟”出现的原因。但不要认为“代沟”总是会出现,是不可消失或取代的。只要用心的跟随孩子的脚步,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做一个让孩子看不透、摸不清又随时可以给予他们正确帮助或者支持的“宝藏”,“代沟”即使不会消失,距离也会缩小!
3、莫以爱的理由禁锢孩子成长
我爱孩子,所以要给孩子我认为的最好的教育让他可以有最好的未来,也要指点孩子我认为的最正确的路径方便他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大概这就是天下爱孩子的父母的心声吧!的确,能够让孩子有最好的未来,能够让孩子少受挫折,是为人父母最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爱,又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给我们的孩子的呢?
我记得有句话大意是说,十岁的时候,敬仰自己的家长;二十岁的时候,反抗自己的家长;三十岁的时候,回头想想觉得家长也许是对的;四十岁的时候,才醒悟自己的家长原来是正确的……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反抗期呢?是每一代人的顺延吗?为什么要到自己老的时候,才想起对自己的父母有那么多的遗憾呢?既然已经是这样,又为什么不能从自己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少一些将来的遗憾呢?
曾经儿子小的时候,走路我担心他跌倒会受伤,所以总是拖着他想要奔跑的脚步;而事实证明儿子在我放手之后,跑的更快,跑的更稳,因为他在奔跑中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节奏掌握身体的平衡。
曾经儿子有段时间想要和比他大的小朋友玩,我总担心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而拒绝,所以也拒绝了儿子从另一个方面看世界的权利;而事实证明当儿子和大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孩子会主动照顾他,而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在同龄小朋友身上还不知道的见识。
曾经儿子对我说他要在幼儿园表演节目的时候讲一个英语故事,我却担心时间太紧他拿不下来会有失败的挫败感而拒绝;而事实证明,虽然故事的确有些难度,但通过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但可以拿下这个故事,而且可以讲的绘声绘色。
当我真正冷静下来去思考,其实我在怕什么呢?我怕他会受伤,我怕他遭遇挫折,我怕我不能够给他最好的帮助;其实,这一切又算什么呢?与其去怕失败、挫折,不如正视失败、挫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他最亲身有效的尝试,更可以让他体会到困难、失败、挫折其实都不可怕!
而父母子女之间,最大的隔阂也许就是不正确的“爱”吧!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希望孩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为了他们的美好,我们不遗余力,用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去爱着他们;而我们忽略了我们认为的最正确方式究竟是不是孩子眼中最适合的方式。所以,我们会在不自觉中用“爱”在禁锢我们的孩子,而孩子却在沉甸甸的“爱”中,企图找到可以喘息的空间突围出去。矛盾因此产生,距离就此拉开……正视我们的爱,莫让“爱”成为禁锢孩子自由成长的利器!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推荐内容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哪种女人最惹人爱】男人圈里最抢手的女人
感情这种事谁都说不准,与其自己一个人瞎猜不如看下经验者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多一个参考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了解的更多就会...
-
如何让内向宝宝变得活泼点?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
-
什么是中二病 中二病自我诊断表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个人的心理情况上。确实,每个人的抗压指数是有限的,一个平时看着正常的人...
-
鲜言化妆品:给所有有梦想的女性一个展示的平台
现如今的创业大部队是越来越庞大,而女性群体在创业的队伍里也占据了一席之地。相对于男性大胆的去追求梦想,女性在创业的路上却存在太多...
-
怎样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起来更有效,怎么不跟孩子发脾气...
-
帮你克服宝宝害羞心理
一个人的性格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分不开。父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快过年了,亲朋好友聚会在所难免,各家宝宝相聚在...
-
经常生气会得什么病
心理这个词最近被提及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其实在国外有一个职业特别吃香,那就是心理医生。为什么呢?因为国外特别是西方有几个国家已...
-
《只为那一刻与你相见》林向安喜欢谁 陈洛结局和谁在一起了?
这个剧情的含金量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对于很多粉丝而言,算是不错的消遣时光的办法。《只为那一刻与你相见》林向安喜欢谁夏苒苒父亲是...
-
通过对抗血液流动的方向 白细胞形成了一条更快的途径来抵抗感染
当免疫系统检测到外来病原体时,一系列化学信号将白细胞召唤到现场。中性粒细胞是这些细胞中最常见和最丰富的类型,尽管它们在几分钟之...
-
幼儿时期 宝宝的心理发展和特征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