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原则

都说现在的小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好像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候还老是对着和你干

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原则有哪些?大家不要觉得只有大人才会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那么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原则到底有哪些呢?小编现在就来告诉大家这些原则,请知晓。

一、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原则

孩子的自尊可以看作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会有个别差异,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处事灵活,有的孩子迟钝,等等。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们的评语,所以父母的育儿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是受外界环境直接影响的。对于学龄前幼儿父母对他们的言语刺激,很容易伤害其自尊心,对于学龄少儿的表现进行过多批评,也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其逐渐产生自卑感。培养和维持孩子的自尊心,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不要嘲弄孩子

“小东西,你真笨,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也许父母与儿女说这句话的目的只是希望孩子感到羞愧,以促使他们学习。但是,孩子很容易信以为真,自己感觉不好,很不是滋味……

2、重视与孩子相处的

命令、怒骂、责怪式的家庭语言,使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轻视,故而没有自我意念。如果家长们常对孩子保持应有的礼貌交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可使孩子们享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尊重。

3、长辈也向孩子承认自己偶而犯的过错

“小敏,妈妈真对不起你,我没能买到你所需要的水彩笔,过两天让你叔叔再去买好吗?”“小军,奶奶有事来晚了,你在校门口等急了吧?今后奶奶一定按时来接你好吗!”这样做可以使受到伤害的孩子心灵得到安慰,从而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4、减少孩子的难堪情绪

在他人面前倾诉孩子的缺陷、错误,会使孩子难堪而情绪强烈,而过多难堪情绪会造成孩子两种个性心态:一是不去思考,我行我素;二是情感思维,羞愧无比。这两者都不是父母所愿看到的。所以成人在纠正孩子荒唐行为时要留意孩子的难堪。

5、鼓励孩子的优点

要多看孩子优点和成绩。

6、允许孩子失败

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7、不在孩子之间互相攀比

每个人都有他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心理成熟可显现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不应以固定年龄标准来要求孩子心理意识发展程度,而应注意孩子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变化,为孩子们培养自尊心。

二、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要义

1、培养孩子自尊心的第一要义: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一个基本准则。每位家长都必须明白,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他理应受到平等的对待。要想培养起孩子的自尊心,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像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要做到尊重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变同孩子说话的口气,要把教导训斥的口气变为平等的交流的口气。其次,改变同孩子谈话的方式,要把居高临下批评教育的谈话方式变为协助讨论的谈话方式。尊重在孩子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表现是让孩子说话,让他把话说完,不要用你的判断代替他的判断。再次,当孩子犯错误或有不正确的想法时,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他们的所作所为,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家长应以这样的语气说话:“我认为你是个好孩子,你这样做肯定有你的原因,那你说说看……”

尊重孩子的另一方面是要教他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来尊重,即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继而承认自己,喜欢自己,这样一个生命才会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价值感。只有当一个人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他的腰身才能挺直,才能在人前抬起高贵的头。所以说,自尊是一种情绪状态,也是一种做人的观念。尊严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尊严,那么他终生都趴在地上,无法站立起来。面对有财富权势的人,他会低眉顺眼;面对贫者或乞丐,他会一副不屑一顾的嘴脸!在这方面,西方人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沿街乞讨的乞丐,都有平等的获得同样尊重的权利!

所以,我们培养孩子自尊心第一要义是尊重孩子。让我们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什么样的情境都能不卑不亢,俯仰两无愧。

2、培养孩子自尊心的第二要义:信任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就必须要信任孩子。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他道德败坏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家长首先信任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自立的人。假如家长能把你的那种信任不断地传送给孩子,孩子想要做出与家长希望相反的行为就太难了。所以信任是对待孩子的第一态度,要相信孩子的话。家长不信任的态度将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怀疑的种子。

我的朋友曾告诉我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他和妻子带五岁的女儿到他的公司里,员工都已经下班了,他和妻子在他的办公室里谈公事,孩子自己在外面玩。等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和妻子发现外面一张办公桌上的电脑主机摔在地板上。朋友当时就意识到是孩子弄的。他和妻子用眼神沟通了一下,然后他们什么也没说,装作没有发现一样带孩子回家,回到家里,仍然不提这件事情。这天晚上,孩子显得闷闷不乐。第二天早上,孩子主动对妈妈承认自己的行为,并为昨晚没有告诉妈妈而表示歉意。

试想,如果我的朋友为损失电脑和孩子没有当即认错而恼火发怒质问孩子,那么他将付出的代价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当我们被人质疑时,前提是我们已经被怀疑了,已经不被信任了。我们太多的家长在平时的态度中已经流露出这样的不信任。作为成年人,当你不被信任时做何感想?对孩子是一样的道理。信任孩子还包括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后面第六点谈到,此处不赘述。

3、培养孩子自尊心的第三要义: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培养孩子自尊心就要求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和孩子沟通。

孩子的生命里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对待,却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样做对事情。这实在是荒谬!孩子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而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有对话就有平等”,不论是谁,只要进入对话状态,两人之间的关系马上变成平等地对待。如果成年人不能放低位置和孩子进行沟通,就根本无从知晓孩子的心中想什么。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为什么孩子对待微小的事物那么感兴趣?

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五岁的女儿去逛街,街上车水马龙,人流拥挤,很是热闹,妈妈扯着孩子的小手,兴冲冲的往前走,嘴里时不时还和孩子说:“宝宝,你看多热闹!……”突然想到孩子有半天没有说话了,低头一看,孩子已经哭花了小脸,“怎么哭了,逛街不好吗?街上多有意思呀!”妈妈边说边蹲下帮孩子擦脸,在蹲下身来的一刹那,她蓦然呆住了——她视线可及的全部竟是满街扭动的屁股!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天壤之别。当成年人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这将是这个孩子一生的幸事!

4、培养孩子自尊心的第四要义:态度魔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当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是关系,是父母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某大学的一个数学系学生,在上课时睡着了,醒来发现已经下课了,教授和同学全都走了。他睡了差不多整堂课,所以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看到板书上有两道题,马上意识到是下周作业,抄下来就走。下周上课时,他对教授说:“您留的作业,我只做出一道。”教授惊讶不已。因为一直以来这两个微分方程被认为是无解的。一旦解出来就推倒了一个定律。

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脑海中对这两道方程的观念是“一定有解的”。这个信念导致他无意中推倒了一个数学定律!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这个故事给我们太大的启发。

当你认为孩子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你的态度在孩子心中进行了一个确认。孩子的观念就毫无疑问地认为自己是有潜能、有责任心、聪明的孩子。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时候,他就认为自己是能够做好事情的。这样,他的潜能就被激活了。

美国教育家曾做过这样的教学实验:两个新分来的老师分别要教天才班和普通班。实际上,A班是被测定的天才儿童组成的班;B班是测定的普通儿童组成的班。可试验者使老师对真实情况有了相反的认知。两位教师按照头脑中的观念对所教的孩子分别有了特定的态度。一年后进行对教学成绩进行测验时,奇迹发生了,普通孩子组成的B班真的成了天才班;而天才儿童组成的A班只达到普通班能达到的成绩。

所以,家长朋友要认识到,当我们对待孩子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做人上,是你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观,决定了他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决定了他人生的方向。你把他当成天才培养,他的自我价值会巩固和升高,自我观念会打开,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最后会按我们的希望成长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5、培养孩子自尊心的第五要义:保全孩子的“面子”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刻注意保全孩子的“面子”。如果生命初期就没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无从树立。

“面子”是一个人自尊心外化的表现。太爱“面子”是虚荣心作怪,是在掩盖自卑感。我的研究结论是,要“面子”的深层原因有三层,最外层是虚荣,深一层是自卑,最深层是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根本不需要虚荣。之所以表现得虚荣,是因为他还按人类社会的高尚标准来要求自己,当自己达不到标准时,就用伪装的方式来实现。而自卑是用这个规范跟别人比较而自己达不到,产生自己不如人的劣等感。孩子在生命早期还没有能力区分清楚这三层意思的区别,他所表现出来的是爱面子,希望在别人面前干干净净。中国有句俗语“人前教子,人后教妻”。这句话大谬至极。我们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没有面子,实际上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面子”了。所以我们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伤了孩子的“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总之,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