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什么是儿童分离性焦虑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什么是儿童分离性焦虑?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治疗,往往会给孩子将来的能力和健康人格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什么是儿童分离性焦虑呢?

近日,我在心理咨询室里接待了一位4岁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这位妈妈最近很烦恼,因为女儿到现在还不愿到幼儿园学习,每次到幼儿园都是一场“生死别离”的表现,而在家里却很快乐。4年来,从来没与父母分开一天以上的时间,如一时没看到他们,就会打电话问他们在干什么,总之,生怕他们会出事似的。大人很烦恼,不知怎么办才好?

其实,这是一种特发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情绪障碍,称之为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分离焦虑的定义

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分离焦虑的危害

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

分离性焦虑有以下的主要表现:

1.因不愿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或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宁愿呆在家里;

2.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反复做恶梦,内容与离别有关,以致夜间多次惊醒;

3.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分离时或分离后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

4.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无相应躯体疾病。

分离性焦一般发生在6岁在前的儿童,其依恋对象大多为父母或者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人,如奶奶和外婆等。这种心理障碍一般都主张早点得到治疗,以免以后给他们的人格或心理方面造成新的障碍。

分离焦虑在宝宝不同年龄段的表现

0-3个月的宝宝

处于没有差异的依恋发展阶段,只要身体舒服,就不会产生分离焦虑。

3-6个月的宝宝

处于有差别的依恋发展阶段,他可以区分熟人和生人,并对不熟悉的面孔有所拒绝,但对那些似曾相识的熟人他都接受,只要与幼儿园老师熟习几天,他就会很快就把她纳入熟人圈内,爸妈走了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分离焦虑。

6-24个月的宝宝

处于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并在24个月到达高峰,即宝贝在熟人圈里开始寻找跟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并对他产生强烈的依恋,此年龄段的宝贝对陌生的幼儿园老师非常排斥,他的分离焦虑最厉害。

24-36个月的宝宝

宝贝开始有能力把依恋对象伙伴化,能够容忍与妈咪暂时的分离,如果告诉他,他能明白妈咪走了还会回来。但焦虑情绪仍比较严重。

36个月以后的宝宝

宝贝对分离现象的正确判断和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他们上幼儿园的分离之“痛”要轻一些。

分离性焦虑的心理治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父母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帮助家长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程度。比如,是否有溺爱现象,是否有过于表达了对孩子关心的方式。因为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不正常的依恋。

其次,有决心改变父母教育的方式,如每天与孩子的接触都要有的减少,如减少见面的机会,减少打电话的次数,并要持之以恒。当然这种下这种决心是要勇气的。

第三,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接触,在交流中减少对父母或其他人的依恋。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其他勇敢的孩子成为他的榜样,而大人们不失时机的表现和鼓励他的表现。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最后,当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某些抗焦虑药物进行帮助,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