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怎样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孩子只有获取到安全感,内心才会平和,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因此父母千万不可忽略了在生活中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怎样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呢?
缺乏爱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缺乏爱的孩子,会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逐渐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如果要帮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犹豫,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吧。
孩子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爷爷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时,孩子特别乖,一旦见到妈妈,就粘着妈妈不放,在妈妈面前哭闹、任性,不让妈妈离开。
2、孩子爱和周围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会拳脚相加,妈妈劝说,他就会用“攻击”妈妈或者苦恼的方式表示“抗议”。
3、孩子平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很活泼开朗,可是在幼儿园里看见老师的时候,就不敢抬头看老师,小手不停摆动,显得神情紧张。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聪明伶俐,而且还要拥有健全的心理。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已经证实,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这是帮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的核心所在。
我相信没有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爱,怎样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却并不是每个妈妈都做得很好。妈妈们可能感到困惑,自己已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但孩子身上总还是出现上面所列举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今天首先就要说说“爱”和“安全感”对于孩子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和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
具体做法如下:
设置安全的环境
安全的起居和活动环境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本条件:
孩子住所的光线要柔和,避免刺激孩子的眼睛;
孩子蹒跚学步时,应尽量在平坦的路面上进行,以防孩子跌倒,产生恐惧心理;给孩子预备一把适合他自己身材的小椅子,让他坐下来时双脚可以落地;假如没有合适的椅子,宁可让孩子坐在干净的地上,也不要将他放在高椅或高桌上;
孩子不喜欢颜色灰暗、形状丑陋、难于操作和容易损坏的玩具。因此,为孩子选择安全、坚固、颜色柔和、形状可爱、易于操作的玩具,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提供自我的空间
孩子自幼便需要“自我中心”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固定的角落,即使家里并不宽敞,这个角落也是他们的“安全小天地”。一本属于他的图书,一个属于他的洋娃娃,甚至一张属于他的废纸,他都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到自我的安全。
给予温柔的声音
害怕响亮的声音是幼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婴儿听到巨响,会四肢伸张,有惊怕的表现。根据多方面的实验,器物的噪音、巨大的声响,都会令孩子感到惧怕。
因此,用温柔的声音、温柔的言语同孩子讲话,给孩子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排熟悉的机会
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以前,找机会先让他熟悉一下。比如入园以前,家长应先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熟悉新环境及幼儿园的老师,这可以驱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抵触和惧怕心理。
对于提早入学的孩子,如果心理适应能力实在跟不上,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重读。有些家长担心“留级”会让孩子心理不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重读的孩子,有熟悉和重复的机会,更容易获得安全感。
使用明白的语言
不明白的语言,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对环境适应的障碍。愈是幼小的孩子,愈需要使用“明白的语言”跟他们沟通,以帮助其建立安全感。
有一位母亲,把3岁的孩子送到一个只说英语的幼儿游戏小组去学英语。这个孩子突然被放进一个不明白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失去安全感,而且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还因为紧张染上了遗尿的习惯。
重视睡前的陪伴
婴儿入睡前,母亲若能哼一首温柔的歌曲,轻轻地道声“晚安”,他们虽然不一定明白母亲说什么,但已领略到母亲的爱,便会安静而甜蜜地带着安全感入睡。幼儿入睡前,父母亲应尽可能陪伴在旁,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说声“宝宝,晚安!”“宝宝,睡觉了,明天我们一起吃早餐。”这些爱与关怀的言语,会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爱。这种时刻,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也不是保姆或任何其他人可以代替的。
爱和安全感--健康人格的基础
母亲的爱是一种营养,爱就像阳光、水分一样,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母亲的胸怀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摇篮,孩子在这关爱的摇篮里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心理素质的培养集中体现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并且具有亲和意向与合作精神,懂得关心他人。相反,人格缺失的孩子,可能出现自私、焦虑、胆怯、敏感、偏激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健全人格的养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成人榜样的熏陶、同龄伙伴间的人际互动、认知教育与实践,等等。但是,爱和安全感是启动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爱的缺失会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出现偏离,而且是难以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
科学证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能不断地发现规律。他们慢慢会懂得,只有持续照顾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才是最爱他的,他的生存离不开这些人,从而对他们产生深深的依恋。有了这种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会时刻感到自己不会受到抛弃,也才会有信心专注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0~12个月“接触”问题
对于一个婴儿水说,母亲和自己不分彼此,他们是一体的。他/她对所处的环境也没有直接的意思。在这个阶段,他/她的安全感取决决于两样东西。一是相对的可预知性:他/她的生活是经过校准、有节奏的,完全没有意外――爱抚、盥洗、睡眠、进食,一切都有条理地重复着,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套常规让他/她对照料自己的人产生了信赖;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父母的情感、动作以及脸上的表情都是协调的。接收到这两方面的信息,婴儿会感觉到安全,反之就会感到不安全。
提倡的态度:安全感是通过身体接触建立起来的,比如视线、动作和深情的话语。经常抱着孩子给他/她按摩,轻声对他/她说话,这些也都是信息,好像在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我的生活中有你的位置,我花时间来照顾你,这时我也是一种快乐。”
1~3岁在冒险和安全之间
孩子发现自己拥有了移动的自主权,能够独自走向自己想探索的地方和物品了。在这个年龄段,自信建立在父母陪同他/她探究的能力上。
父母应以鼓励性的和令人安心的方式做这项工作,交替说着“对,你可以一个人做这个”和“不,你还太小”。如果父母显得过于担心,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给予孩子过大的行动自由,尤其是结果以事故告终的话,就会使孩子怀疑父母为他/她提供安全环境的能力。
提倡的态度:交给孩仔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她自己洗澡,这对孩子来说是获得个人自豪感和主动性的源泉。在18个月左右,是肯定自己的阶段,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作出个人选择。比如,在两双鞋、两本书、两个玩具之间进行选择,等等。通过确认自己的鉴赏力,他/她能学会作为一个主体去生活。
3~6岁个人自主的道路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事件可能就是上幼儿园了。孩子会发现,自己成为了由许多人组成的团队的成员,需要服从父母之外的另一种权威。和同学相处或适应幼儿园节奏有困难的孩子会感到自己的父母有欲望和能力来帮助他,被父母倾听、理解和支持。孩子重申对父母的信任,这也是对自己的信任。在3~4岁时,孩子开始渴望属于自己的时间,此时身边没有父母的身影。这既是为了释放压力,也是为了重新占有自己的空间。一个懂得让孤独时刻和人际沟通交替的孩子,今后将成长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成年人。他/她将会知道倾听自已的欲望并让欲望得到满足,无负罪感地说“不”,从内在资源中汲取所有信心。
提倡的态度:为了捕捉孩子发出的信息(关于他/她的人际关系、他/她在幼儿园的生活、他/她的畏惧和疑虑等),而又不使其烦恼,带着警觉去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在这个年龄,他/她会通过画画或做出一些物品、事情并交给父母去评价,以此来表现他/她的创造力。过分的赞扬会让他/她怀疑父母的判断,扰乱他/她的自我评估。同样,经常性的批评和专制的建议(“你更该画这个或那个”)会导致孩子取悦父母超过自己的喜好,还会让他/她怀疑自己的能力。
6~1O岁别人的看法
父母不再是孩了唯一的镜了和方位标。他/她还会被同学评价,被老师扣分。孩子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脆弱之处,并且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过分被父母保护,或过分“被放手的”话,孩子都会惶惶不安地畏惧外面的世界和社会生活。学校里的一个低分,恰恰是给父母以机会,去了解孩子在行为或理解方面产生误差的根源。一个相信“错误使人进步”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更加负责。在这个年龄阶段,友情是极其脆弱的,排斥他人的现象十分常见。孩子是否拥有渡过这些危机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区分“支持”和“干涉”的能力。
提倡的态度:详慎地关注和专注地倾听是最合适的做法。让孩子表达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会帮助孩子加强内心的安全感。大人应该总是给孩子以支持,同时又给他/她留出足够的空间去说出“我”。相反地,直接告诉他/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你要表现得更坚定些”)或让他/她独自应对“自己的生活” (“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吧”)有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
10~13岁“自己的音阶”
不再是儿童,而成为少年/少女。法国社会学家弗朗索瓦?德?辛格利(Francois deSingly)称这个年龄段为“青少年新生儿”。他/她会对自己同学的评价特别在意,对自己是否很好地融入集体特别在意,开始同父母保持―定距离。衣着风格开始显现。青春期的到来以及初次感受到的爱情骚动,改变着孩子看自己和看父母的眼光。既为不辜负父母的期待而操心,警惕着父母的批评,又想向他们证明自己的自主性。如果父母为使他/她可以奏出“自己的音阶”,而给他/她留出一个既自由又有指定方向的空间的话,孩子心理和身心的独立化就会比较容易。
提倡的态度:是时候让孩子管理自已的零用钱、清楚地告诉他/她(如果需要叫通过第三人)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同样,在这个年龄,也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家庭工作(像整理自己的房间、买些小东西等)了,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是自信心的两块基石。
母亲给予孩子深切的爱以及肉体的紧密接触是母子间建立基本感情联系的关键。母亲的眼光、母亲的声音、母亲的胸怀以及母亲的轻抚和拍打都是母子沟通的桥梁,孩子就是凭借着这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交流,发展成为对整个人类的爱,并建构自身健全的人格基础。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推荐内容
-
何时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然而这样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视。所以我们自身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能让自...
-
蓝莓类型鉴定为抗性 对病原体的易感性
Phytophthora cinnamomi是一种与多年生木本多年生植物根腐病相关的土壤病原菌。俄勒冈州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广泛研究发现,许多高丛蓝莓品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哪些男人不宜嫁_哪类男人会让你不幸福
感情这种事谁都说不准,与其自己一个人瞎猜不如看下经验者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多一个参考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了解的更多就会...
-
胚胎microRNA被标记为心脏细胞的青年喷泉
坦普尔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LKSOM)的科学家报告称,即使在严重的心脏病发作后,也有可能逆转心脏损伤并恢复心脏功能。发表在Circulation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男人为何更容易藕断丝连?
面对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多人选择先发展事业再决定谈恋爱结婚这件事。毕竟很多人都觉得爱情可遇不可求,不是说你努力去脱单就能脱单的,...
-
心理咨询之婚恋观——【如何让他更爱你】女人必学的调情手段
21世纪的单身男女对于婚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些许恐惧。好像结了婚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人自由,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也不见得,但是现在单身...
-
工作压力大该怎么办
【怎样在工作中适当减压】工作压力大该怎么办前言:心理疾病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人体隐疾,因为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但是。如果出现了一...
-
孩子背后隐藏的童心小秘密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有一天,在幼儿园,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开始“...
-
细胞的指纹可以成为抵抗癌症的武器
由里斯本Instituto de MedicinaMolecularJoãoLoboAntunes(iMM)组织负责人Nuno Barbosa Morais领导的研究小组计算分析了数千种肿
-
中国女性最失败的地方_中国女性哪里最失败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物质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实生活是自己的,过得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