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您对孩子心灵虐待过吗_心灵虐待不可忽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您对孩子心灵虐待过吗?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一怒之下,开口便训,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顺嘴劈向孩子,您对孩子心灵虐待过吗?这种不经意的“心灵虐待”却并非少见。

真实案例:

案例一: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次因数学测试成绩差被老师当众训斥,并罚抄试卷三遍。平时性格内向的他,从此便更加精神压抑,离群寡欢,一上数学课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只要朝学校方向走便浑身发抖,上课常常觉得头晕眼花,耳边总回响着教师那尖刻的斥责声,度日如年。最后,家长不得不叫他休学。

这是一个受“心理虐待”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当然也是极个别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一怒之下,开口便训,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顺嘴劈向孩子,这种不经意的“心理虐待”却并非少见。

案例二:

亮亮的父母都是医生,可一说起儿子,妈妈就烦:“这孩子都5岁了,总爱咬指甲,真把我给气死!”亮亮也很委屈:“家里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我只能咬手指甲……”,原来,亮亮妈特别爱干净,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对孩子更是样样小心。玩具要用消毒水泡上好一阵子才给亮亮玩,弄得他什么都不敢碰,只能玩自己的手指。

亮亮患恐怖性焦虑症。亮亮的父母属于典型的支配型。他们控制欲望强,过分追求完美,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斥责、恐吓,用种种手段禁止孩子独自探索外面的世界。这无异于构建了一堵看不见的墙,把孩子的精神禁锢起来。其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导致他缩手缩脚,胆小怕事,孤独忧郁。

案列三:

琳琳的表现是喜欢吮指头,怕生。琳琳的父母年龄均已超过35岁,正处于事业发展期,平时专注于个人的事业。“谁上幼儿园接送孩子”经常成为夫妻俩争吵的话题。生活压力大,情绪不好,对孩子态度冷漠。结果是孩子逐渐将心灵之窗关闭,常感到焦虑、紧张,怕见生人,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吸吮来减轻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琳琳为社交焦虑症。琳琳的父母则是冷漠型。因工作繁忙,压力较大,父母双方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与孩子交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正常的孩子对父母都有种天然的亲切要求,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安全依附”。有“安全依附”的孩子知道,他需要支持和保护时,能从父母或其他爱抚他的成年人那里得到。这种依赖感在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爱抚的孩子难以建立“安全依附”,所以常有不安全感,总是远离大人,以避免遭受呵斥和拒绝。

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强迫型。

根本不考虑学生(孩子)需要,强迫他们按老师或家长的意志行事,甚至连孩子的申辩、愤怒、反抗权力都被剥夺。这些孩子往往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缺少独立性,这必将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冷漠型。

对孩子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这些孩子多苦闷、孤独。

三、贬低型。

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然又不放过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四、抹煞型。

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是从整体上评价他们,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过去的一切,批评责骂,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类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容易造成孩子心灵虐待的10种语言:

1.恶言:如“傻瓜”、“没用的家伙”。

2.轻蔑的语言:如“你简直是废物”。

3.过分责备的语言:如“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

4.压制的语言:如“闭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5.强迫的语言:如“我说不行,就不行”。

6.威胁的语言:如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

7.哀求的语言:如“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

8.抱怨的语言:如“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

9.贿赂的语言:如“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手表”。

10.讽刺的语言:如 “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心灵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

有人指出,“心灵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专家说:“心灵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空间。 众多的心灵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而有过心灵虐待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许多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规律

专家指出,在中国的许多家庭,对孩子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由于许多父母不懂得或忽视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错过了在子女人格发展关键期中的正确引导,不仅给子女心灵带来长久甚至不可挽回的伤害,也给自身心理健康与整个家庭带来影响。

专家说,现在的家庭,尤其是高学历的家庭已经很少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但心灵虐待型家长并不少见。这种家长虽然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对孩子没有虐待,甚至是有求必应、无微不至,但他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忽略对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对孩子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虐待。

防范心灵虐待的对策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作为诸多生命体的集合,具有生命力。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获得最大帮助的地方,应当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乐园。

2、形成科学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如何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看成怎样的人,对学生采取如何态度,这一直是各时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焦点问题。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养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是防范学校教育中心灵虐待的前提。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教育好,然后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

4、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造成一种正确的舆论,使学校和教师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压力解放出来。

打骂体罚的风气远没有减弱,心灵虐待的风气又日盛一日,哪里才是孩子的活路?无论怎样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首要的前提是必须给孩子留一条活路。“心灵虐待”实不可取。作为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首先要认识对孩子“心灵虐待”的危害性,认识到少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情绪情感体验是浑然天成的,更是刻骨铭心的。讽刺挖苦、威胁恐吓、不理不睬……种种心灵虐待,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其危害并不小于对孩子的躯体折磨。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会发生扭曲变态,自卑,缺乏爱心,焦虑压抑,不仅学习成绩好不了,还很容易造成成人时期的种种性格缺陷。所以我们自身要加强个性修养,慢慢改掉心灵虐待这个坏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动孩子,尽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