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学习,怎么跟孩子交流起来更有效,怎么不跟孩子发脾气,怎么能让孩子更加优秀。

孩子的神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人们要用心去领会孩子的神秘世界,进入到孩子的神秘世界中,才能真正的与孩子沟通。

孩子的神秘世界

鲁迅先生说过:“西方人把孩子当做成年人的预备队,中国人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其实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孩子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我们成年人所不了解的世界。”

鲁迅先生所说的孩子是个神秘的世界,也就是说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跟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没有背景知识的孩子是怎么学会一种复杂语言的呢?一个0~3岁的孩子仅仅3年时间就能学会一门复杂的语言,但让一个成年人去学习西班牙语,可能三年时间还学不会,你不觉得这个太奇怪了吗?蒙台梭利博士说,世界上到现在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

从语言学习方面可以看到,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成年人却误以为都是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说着相同的语言。不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你是凭什么教育孩子的?一句话,我们完全是凭着主观和习惯来教育孩子的。

所谓主观,就是凭我们的主观判断,我认为这是对的,就逼着你去做,我认为是不对的,就不让你去做。凭着习惯,就是当年我的爹妈怎么教育我的,我就照此办理,当年我的老师怎么教育我的,我现在就照此办理,教育我的学生。

对同样一个事情,孩子的感受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却误以为是一样的。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个4岁男孩在隔壁房间里大哭起来,30岁的妈妈赶紧跑过来问孩子:“你怎么了?”孩子一边哭,一边伤心地说:“刚才爸爸往墙上钉钉子,把手给砸了……”说到这儿孩子又开始哭,眼泪又开始掉。妈妈一听——“哇,我儿子太棒了!爸爸把手给砸了,你就哭成这样!”这个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来,别哭了,别哭了,咱们笑一笑啊,咱们笑一笑。”这时候孩子才委屈地说:“刚才就是因为笑才被爸爸打的。”

一个5岁男孩,妈妈强行拉他去听音乐会,要对他进行音乐熏陶。前半场演奏交响乐,这个孩子听不进去满场跑,快把妈妈气疯了。可是后半场奇迹却发生了,后半场是一个女高音歌唱家的个人演唱会。孩子对那个指挥和那个女高音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一会儿看看指挥,一会儿再看看女高音,40分钟一动没动。妈妈看着儿子心里太高兴了,心想,我儿子终于听进去了。散场的时候,妈妈拉着孩子往外走,一边走一边问:“儿子,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啊?”这时候孩子才迷茫地说:“妈妈,我怎么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个叔叔一直拿棍子吓唬那个阿姨呢?”妈妈当时一听就傻了,说:“儿子,不对!那个叔叔是在指挥阿姨唱歌。”那孩子说:“不对,你没看那个叔叔拿棍子把阿姨吓得一直站在那里号叫吗?”

我们和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一个词汇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那么我们成年人跟孩子沟通,麻烦在哪儿呢?是因为我们跟孩子说着相同的语言,而意思是不一样的。

5年前,我的第二期家长课堂上,长春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有一天跟我说:“董博士啊,这可不好了。”我说:“怎么不好了?”他说:“我女儿早恋,唉。”我说:“你女儿多大啊?”他说4岁。我说她怎么早恋了?他说孩子昨天从幼儿园回来说:“爸,我爱上我们班李冬冬了,我要嫁给李冬冬。”我说她说要嫁就嫁呗,他说不行,那孩子才4岁。我把脸撂下了,说你有毛病啊,4岁的孩子说要嫁给李冬冬和24岁、34岁的女人说要嫁给李冬冬能是一回事儿吗?

我们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因为说的词是一样的,发音是一样的,但意思是不一样的。一个4岁女孩说要嫁给李冬冬和24岁女人说要嫁给李冬冬不是一回事。我们说着相同的词汇,但在孩子神秘的世界里,这个词汇的意思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太多的人却不了解这一点。

作为老师,我们所讲授的中国历史或科学知识,学生由于背景知识太少,他的理解跟你是不一样的。所以当老师和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时,你要由过去的主观转向客观,由过去的习惯转向科学,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这个神秘的世界。

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客观地观察孩子,不能用自己的主观逼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你让他做一件事他不想做,你要了解他为什么不想做、他心中是怎么想的,这样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也一样,他的背景知识没有那么多,你说完了讲完了,他们是否理解需要你去观察,通过各种实验让你了解他内心对这个事是怎么感受的、他是怎么理解的。这一条告诉我们老师和家长,我们对待教育这件事要由过去的主观转为客观,由过去的习惯转为科学,这样你才能走进孩子这个神秘的世界。

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

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2、“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

哎呀,太棒了!

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

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都说现在的小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好像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候还老是对着和你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