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儿童心理:赶名牌的虚荣心何来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孩子虚荣心从何来?现在的孩子虚荣心越来越严重了,攀比心理也日渐凸显。究竟,孩子虚荣心从何来?下面听听小编给你的分析吧!

日前,有报道称:一个7岁的女孩,嫌弃前来接她放学的奶奶穿着寒酸,竟扔下一句:“滚!我不想看到你!”事发后,老人伤心地离开儿子家。看到此类报道的家长大多义愤填膺,并感叹道:现在的孩子,虚荣心怎么就这样强?该怎样制止孩子心理的虚荣心?

有专家表示,孩子有虚荣心,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引导好了,虚荣心可以转化为进取心,帮助孩子积极进取。如果不加重视,任其发展,虚荣心将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喜欢弄虚作假,沽名钓誉。

“我家的房子比你家的漂亮”

苗苗 5岁 幼儿园小朋友

苗苗5岁了,长相漂亮、可爱,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苗苗妈也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将她打扮得像小公主似的,邻居阿姨也常常夸赞她很乖巧。可是,最近,苗苗妈遇到一件烦恼的事:上周末,小区里几个同龄孩子在一起玩,随口说着自己都去哪里玩过,苗苗突然夸海口道:“我爸爸带我去日本旅游了,那里有唐老鸭、米老鼠……可好玩了。”苗苗妈吃了一惊,他们从来没去过日本,这孩子小小年纪不仅虚荣,还撒谎。

还有一天,苗苗妈去幼儿园接女儿,发现女儿正在向别的同学介绍自己家有多漂亮,自己家的电视有多大……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苗苗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分析:

希望引起同伴注意

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爱慕虚荣,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让虚荣心恣意扩大,就会让孩子走上贪图享乐、撒谎欺诈,甚至少年犯罪的道路。

幼儿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又喜欢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知识面不广,又容易把现实与虚构的混在一起;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又非常丰富。

孩子向别人夸自己家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自己又去过哪些好地方,其目的仅仅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尊重事实的习惯。

支招:

正确认识是非

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和孩子观察家里的各种用品,让孩子能对其名称、用途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在孩子与同伴交流时,有真实的内容可说,用广泛的知识和实在的语言去吸引同伴,赢得赞赏。

其次,幼儿阶段的孩子还喜欢“攀比”,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稍微批评一下就哭鼻子,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是:当孩子做得好时给予表扬和赞赏,当孩子做得不对时,应坚定地对其说不,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和否定中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正确地认识自我。

“车过时了,接我放学时离远点”城城

11岁 小学五年级学生

“爸爸,以后你接我放学时将车停远点,我自己走过去就可以了,你那辆车,早都过时了,同学们看见了会笑话的。”听到11岁的儿子对自己说这样的话,王先生气得想抡起手给儿子一个耳光,可他还是忍住了。“真的很心痛,儿子竟然嫌弃我的车不好,觉得丢人。”王先生决定以后不再接送儿子,让他自己坐公交车慢慢体验生活。

记者了解到,小学生“好面子”的现象已不是个别的,有的孩子嫌弃自己家长长得不体面,或者职业不好,开家长会时不愿家长参加,甚至会请“比较体面”的亲戚代替社交范围扩大

这个阶段的孩子,社会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开始在意自己及家人的外貌和物质条件。此外,“爱面子”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在大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有盲目的从众性。

支招:

心灵美更重要

无论家里经济条件好坏,都应该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习惯,不要盲目攀比,有必要的话领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也体验到家长的辛苦与不易。

此外,家长可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如烹饪、缝纫、绘画、唱歌、手工艺制作等,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包括行为美和语言美,但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善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让孩子打心眼里认同自己。

“我就喜欢名牌”

一明 14岁 初中二年级学生

“我的孩子自上初中后,除了学校规定的校服外,他身上穿的几乎全是名牌,买普通的衣服,他根本看不上眼,还说同学之间有比较,太寒酸会被人家笑话。”家住越秀区的陈女士向记者诉苦:她和老公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平时管理孩子的时间少,每周都会给他100元零花钱,包括吃饭的在内,可儿子每周都会透支,还要求多给点。她仔细观察,原来儿子很“好客”,常请同学吃东西。

“前段时间,他又看中了一款新手机,想让我买给他,我没答应,他就跟我生闷气。”陈女士常常教育孩子不要过于铺张浪费,儿子不听,总是说:“我就喜欢名牌”,这让她很头疼。

分析:

凡事都想争第一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建立,对许多事情已经很有自己的见解,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欢做第一,喜欢领头,喜欢通过物质来展现自己的实力。

除了社会客观原因外,也有家长本身的原因,有的家长常常会无意识在孩子面前显露虚荣言行,比如,拜金主义,一切用钱摆平;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看不起普通人等等,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支招:

家长以身作则

杜绝虚荣

首先,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一个人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而取得的东西,才会受大家的尊重,创造一些家务劳动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挣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

其次,家长应摆正自己的心态,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不应盲目地与别人攀比,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学会理财。

最后,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不能妥协让步。有时间的话,带孩子去福利院或者社区的贫困人家走动走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儿童赶名牌的虚荣心现象,心理专家提醒各位父母,要警惕孩子出现虚荣心。

专家认为,儿童适当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这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关系。因为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孩子从攀比心理转化成虚荣心理,这过程中家长教育不当是问题所在。以下是容易被父母忽略,又会对孩子造成虚荣心理影响的行为。

父母以物质表现对孩子的爱

很多时候,家长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便会通过满足物质愿望来表达。家长为孩子购买品牌衣物的同时,不停地提醒孩子:“这些是名贵的牌子货,爸妈爱你才舍得买给你的。”父母的这种行为,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歪,以后往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方向发展。

父母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

某些父母,喜欢把牌子货堆砌在孩子身上,从而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打扮得漂亮、时髦,自己不甘心落后于人。这些家长不断灌输一种“我们家很有钱”的观念,是造成孩子日后追求无度、虚荣的基础,也容易让孩子模仿。

小编觉得儿童的虚荣心很多时候是从父母身上学回来的,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要引导他们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