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揭秘聪明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

都说小孩一天一个样。其实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化”

有些家长可能有个疑问,自家孩子平时还挺聪明的,为什么聪明孩子成绩差?为什么自家孩子平时懂得多,对成绩却一点儿帮助都没有呢?

每个人班上都总有一两个成绩差但挺聪明的同学,到底为什么聪明孩子成绩差?下面让小编来告诉你们。

从医学角度上来解释:大脑无法对信息进行正确处理

专家指出,家长关注比较多的,是孩子智力发展,却很少关心孩子运动能力。智力只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一个因素,很多非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视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一点也不笨,就是读书不行。” 这些智力水平正常却学习差的孩子,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各小学校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

儿童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有的医院会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但效果甚微;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但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惰,因粗心,因“玩心”太重,这部分家长们相信,孩子还“没开窍”,只要长大懂事了,成绩是一定上得去的。

但专家指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没开窍,而是感觉统合上出现了障碍。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输入到大脑,大脑通过分析、判断、筛选、组织、计划,将信息有序地做出正确的处理,这就是感觉统合能力。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常漏字,家长以为是孩子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震颤所致;有的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他们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的大脑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无法有效的驾驭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而有的孩子有攻击性,打人特别“没数”,是因为他们真的是“不知轻重”。

可能性原因:

猜测一:剖腹产导致“先天不足”

国外有研究表明,剖腹产是导致孩子统合能力失调的一个原因。胎儿在母体的一举一动和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胎儿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也有专家认为,现代一些孕妇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天天处在忙碌、焦虑、不安之中,而运动明显不足,这就影响到胎位的变动,并直接影响到胎儿在平衡能 力方面的发育。另外,一些孕妇因为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影响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而触觉学习不良,会使 一个大儿童的皮肤像很小的孩子那样敏感,对细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反映,在上课时就出现一副东抓西摸、心神不宁的模样。

猜测二: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现在的家长或者祖父母辈,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吃要吃最有营养的食物,穿要穿最柔软的衣服,住要住最舒适的环境,疼爱孩子过度,整天抱在怀,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便直接学会了走路。儿童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时,都回忆起,孩子当时没有“爬”就直接“站”了。

猜测三:户外活动缺乏

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大人们常常对自己孩提时代在庭院里奔跑、跳跃、玩水、玩沙的情景记忆犹新,可现在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这 一切了,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捉迷藏等,现在的孩子也没机会去玩。于是,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大多数现代家庭 的这样抚养孩子的方式虽然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

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常要漏字,家长以为是小孩的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小孩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振颤所致。又如,许多孩子有拖拉的毛病,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差,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与行为,无法有效的驾驶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

猜测四:孩子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过去,儿童的语言、行为与思想大多是在兄弟姐妹中或邻居的友伴中学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独苗”,又居住在“独门独户”的环境中,多数孩子在4岁之前缺乏与同龄小孩相处的经验,有的直到6岁才初次接触到同龄孩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极为不利。南方早期教育专家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与外界接触太少,造成语言表达能力差,害怕跟人说话,无论在家里或外面,都不大能与人交流,无论谁问他问题,都是极轻的几个音节,而且发音也不准,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猜测五:父母教育方式上的偏差

有的父母对孩子呵护过度,骄纵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的欠缺。一些孩子到小学三、四年级还要父母帮他穿衣脱鞋,吃饭的时候饭粒撒满地,不会 使用筷子等等。有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太多,管教太严,让孩子负担起超过他实际能力的智力活动,几岁的孩子,就让他学钢琴,学外语、学电脑等,压抑他爱玩耍的天性,说是不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专家认为,小孩在本世纪内岁以前没有记忆,在不久的将来岁以前不宜进行学习,只有游戏才是适合孩子天性并有意健康和智力的活动,即使6岁后的学习,也应以培养兴趣为主。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