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家长应该替孩子做主吗

儿童小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小变化。这时候非常考验家长的观察能力。根据小孩子的细微变化家长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不会产生互相理解不了的情况。

家长替孩子做主好吗?家长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孩子却认为家长不询问他们的意愿。家长替孩子做主好吗?有一种爱叫放手,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做主,给孩子们一些空间,才会与他们的心贴得更近。

家长替孩子做好吗?前日,在天津举行的社会科学普及周咨询现场,一些家长向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发出类似“孩子不听话”,“管不了”这样的抱怨。教育专家认为,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家长无视孩子的权利,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庸。如果家长一味这样下去,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一所小学372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中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的孩子说“ 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有近六成的孩子说“决定的事家长不听我的意见”;有近五成的孩子说“ 家长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四成的孩子说“我觉得大人不尊重我”。

有关专家认为,在孩子们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总是习惯于自作主张,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在一些家长的潜意识中“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你得听我的”。

专家表示,家长这样“爱孩子”,是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对立的位置上了,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附庸,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和需求,孩子体会不到“爱”应该带给他的幸福和温馨,也没有在这样的“爱”中获得积极的发展--这是以家长为本的教育观,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权利的主体,其结果是给孩子的成长制造了障碍。

如果真的是爱孩子,就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遇到事情时可以一起商量,家长可以适当给出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不让孩子做主,一味地要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经常替孩子做主的话孩子是不会独立的,怎样让孩子独立自主?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给孩子知情权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要给他知情权,就是说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大事,我们要给孩子做适当的解释,让他清楚周围在发生什么。因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是他迈向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2、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就是让孩子清楚哪些是他的个人物品和个人空间,并且在挪用物品或做一些改变时要跟孩子打招呼、征求孩子的意见。我们大人给出足够的尊重了,孩子才会生出相应的责任感。

3、给孩子机会去体验独立完成的感觉

孩子常常会以近乎疯狂的热情要求独自完成事情。他们最初能自己做的事情主要有吃饭、穿衣、如厕等等。让孩子做家务是另一个培养自主性的重要方法。现在的家长们都知道让孩子做家务的必要性,但是我们真的在做了没有呢?

4、给孩子选择权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教给孩子选择的技巧就是教给他生活的技巧。而选择的本领是要通过真的做选择才能学会的。

5、进行后果教育

后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给孩子做事考虑后果的思维习惯。通过思考事情的后果,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另一个方面是让孩子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让孩子学会总结、学会吸取教训。这也是取代惩罚的办法。

6、学会规划和预期

培养孩子对未来的预期和规划也是为孩子的自主性做准备。例如跟孩子一起计划这个周末怎么过。早晨,我们可能一起想想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这样先让孩子有个规划的意识,知道自己可以这样控制自己的生活。

7、少命令少指责多鼓励

是什么吞噬了我们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除了父母的越权代办,还有父母的命令、令人窒息的监督、和严厉的批评指责。

8、给孩子安全感

有的家长观念过于西化,把让孩子做主理解成给孩子绝对的自由。其实如果给孩子过多的自由,孩子触摸不到边界和底线,他会感到恐慌和不安全。

家长替孩子做主好吗?综合上述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既是独立自主的,同时又是安全的。他要知道如果一旦做不好了,事情搞砸了,那么还有家长会帮他。有了安全感,他才敢于去冒险尝试,才敢于去承担责任。这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