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 >

画画做游戏上心理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无法承受住当今社会的挑战和困难。当孩子们情绪奔溃的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治疗。

为了关注和改善孩子的不良的心理问题,很多学校设立的心理小屋,但是却没有什么成效,那么如何辅导孩子的心理?如今,有一种方式逐渐替代了心理小屋,那就是画画做游戏。下面就让小编具体给大家讲讲这种方法如何辅导孩子的心理。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的亲密交往,高话语权、高孤独感、高压力感,容易让孩子们心理产生问题。虽然省城一些学校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小屋,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心理小屋这一模式并不受欢迎,让孩子们自己去找老师有点难,何况孩子本身并不知道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怎么办?记者近日从历下区的几所中小学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课已经被貌似游戏、绘画的“大课”取代。

12个孩子不能共画一幅画这里面就有心理问题

12个颜色的蜡笔,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要黑色;12个小朋友要在一张纸上作画,你说画森林,他说画沙漠,我说画海洋……争到最后,什么也没画成。

这是记者日前旁听的一堂心理课的前半部分。《蜡笔小黑》是一本绘本图书,解一小的心理老师将它设计开发成一堂心理课。12个小朋友一组,12色的蜡笔,一张画纸作画。在课堂的最初,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要黑色,下手最晚的那个“不得不”要黑色;在设计绘画的内容上,小朋友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观点不同、争执到最后,没有一张纸上呈现出完整的图画。

在孩子们争抢蜡笔、抢着画自己喜欢的图画的时候,心理老师在一旁观察,然后开始引导孩子们如何看待“蜡笔小黑”,它的用处很多,没有它体现不出烟花的绚烂;一张画纸,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画出最美的画面。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小朋友们开始商量、协作,最终交上的每一张图画,都是美丽的。

幼儿绘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

它是幼儿用笔在纸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一定的可视的形象的美术活动。它具有幼儿独特的表现特征。幼儿绘画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涂鸦期”和“形象期”。

(一)、涂鸦期 (突出特点:幼儿没有明确我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画出的线条轻淡、杂乱、不成形。)(二)、形象期(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意识地进行绘画,画的形象也基本成形。同时,对于物体形象和颜色的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处理也开始有明显发展。)由造型、构图、用色三方面构成。一般来说,外向的幼儿经常使用多种色彩,其中主要是红、黄、白、橘色;内向的儿童只使用少数的颜色,他们一、二种颜色就会满足,其中主要用蓝、绿、紫、黑色或者灰色;充分适应社会而且个性安定的幼儿会使用四到六种颜色。单纯的从色彩解释没用绝对的答案,但一般的倾向显示温暖的颜色表示平衡发展,使用较暗颜色的幼儿表示有悲伤及敌对的倾向,使用浅弱颜色的幼儿显示情绪尚未成熟或者身体不适,当然,在探讨幼儿的色彩象征时,也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

幼儿心理发展与美术绘画表现的关系

每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有喜有优;有悲有乐;然而幼儿绘画内容每个时期的每个画面也是不一样的,它能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幼儿不同的心理状态会绘画出不同的画面,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幼儿绘画和幼儿心理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二者可以起到互助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画面去纠正幼儿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利用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所以绘画和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画面的内容(包括用色方面、线条、形状、大小、画面构图、画面整体布局)可以表现出幼儿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进步性,要时常关注幼儿心理变化才能培养出幼儿健康的心理,当然,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管是从培养还是纠正幼儿心理情况来说,这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所以,通过画面观察幼儿心理发展状态也是很多幼教老师应该注意的。

从美术绘画内容分析幼儿心理状态

每个幼儿都喜欢美术绘画,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他们的年龄,他们根本不懂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美术绘画给他们创造了机会。幼儿美术绘画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美术绘画活动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幼儿情感在绘画作品中得以表达。

不可否认,任何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孩子也不例外。仔细分析他们的画,可以看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十分夸张和有趣的。让他们画妈妈,他们通常会把妈妈画成有一头大波浪的头发,有一张红红的嘴巴,还要提一只篮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会去小菜场买菜,所以要提一个菜篮子才符合形象。

开设“心理小屋”老师却等不来孩子

前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几年前,记者采访的不少学校心理教育,一般是学校开一条热线、有一个老师在固定的时间坐在小屋里,解答孩子们的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学校设上沙包,贴上老师的画像,供孩子们发泄。而这种外在的“心理教育”显然并没有得到学生们的认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没有几个学生愿意走进“心理小屋”,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

记者最近在历下区的部分中小学走访发现,这些学校的心理教育越来越“无痕”。历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马莉日前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每10个班就应该配一名专兼职心理老师。“但我们目前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们要求学校把心理课纳入校本课程,每两个周上一次课。”

马莉坦陈,学校原来的心理教育课,的确是“问题教育”,让孩子自己找老师去; 如今的上“大课”,不管是绘画还是游戏,首先解决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堂上发现有孩子的确存在偏执、不自信等问题,老师才会“约谈”。“这个"约谈",不是一张桌子,老师学生各在一边,老师劝、学生听,我们是通过做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发现自己的小问题,自己来解决这个小问题。”

父母别拿如今的孩子和自己的童年作比较

“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不接"地气",难以管教。不少家长动不动就会说:我小时候哪像你这样啊,其实家长不了解,如今的孩子压力究竟有多大。”马莉说。

马莉告诉记者,如今的孩子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独生子女时代: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水泥房子里,没有朋友只有玩具娃娃,他们很孤独,很自私,同样也面临沟通的问题。此外,如今的孩子还有高压力感。马莉分析,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学业,更大的则是来自于家庭“爱的压力”。“家长不管干什么,都是出自于对孩子的爱,爷爷奶奶也是爱,姥姥姥爷也都是爱……过度的爱的包裹,也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正是如此,马莉说如今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问题,只不过有的表现出来是具有攻击性,有的是不合作。为此,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也要由过去老师等孩子变为如今老师找孩子。

在青龙街小学,心理老师通过画“好大一棵树”,来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引导孩子们的是:不管你有多少优缺点,你总要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找到了自信的力量。

通过让孩子们在操场玩游戏,启发他们团结、合作、互助。济南五中则是通过沙盘游戏,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就能发现身上存在的“小问题”,进而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有攻击性的这部分孩子很自卑、害怕;不接"地气"、不合作的孩子表现为不想上学。”马莉将这些孩子称之为“迟开的花朵”,她认为,不管是画画、音乐还是游戏,这些心理“无痕”教育会将这些“花朵”的心理问题消解于一堂堂的图画、游戏和音乐中。

通过画画做游戏的方法,可以更好更轻松的了解孩子心理,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采纳这种方法。

有些父母老是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其实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当的好,教育的好,孩子才会出色呀。有时候家长需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情绪从而导致了孩子之后的一些坏毛病或者是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一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